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课外实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2015-10-02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要:物理课外实验教学需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有力监管下进行,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获得新知识,激发潜能,使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课外实验   引导学生   物理学习     自主探索    兴趣    物理课程 
  开辟课外实验这种教学路径,既拓展了教师教学的新教育理论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方思考的机会,对学生自身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创新物理教学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课外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物理,关键是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课外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实验活动感观物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让学生成功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物理现象,体验学习物理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对中学生来说,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外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意力,达到理论升华的目的。所以,课外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提前预习。 
  其二,物理实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操作行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参与实验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课外物理实验体验和感悟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办法,也让学生当堂学到的知识被进一步巩固。 
  二、课外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的丰富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科书中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是从大量的物理实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感性认识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物理实验现象、参与的实验过程、得到的实验结论,获得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其一,物理课外实验所呈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给学生学到的物理概念、规律、结论以一种准确、真实的感性再现,揭示了产生多种物理现象的内在条件和主要因素,让学生有了一个规律性的认识。 
  其二,物理课外实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多次操作,有利于学生反复观察实验现象,解决了学生一次观察不能感知到的规律,对现象观察不够细致和全面,可以进行重复性的多次实验,直到学生明白为止。这样就将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了可控的、可持续性的教育措施。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实验性课题中,教师轻敲音叉,放入水中后会溅起少量水花,声音响度较小。此时只有前排的个别学生能够看到。教师再次加大敲击力度,实验现象较为明显,几乎教室中的全部学生都能看到。如果力度再次加大,水槽中的水就会溅到周围学生的脸上。这种具体鲜明的物理实验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其三,课外物理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探求新知,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如引导学生探究弦音调的高低时,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把琵琶,先让学生试着弹奏一段音乐,然后再分别调节琵琶弦的音调进行研究,学生便会感觉“真有趣”,这样学生在听音乐享受的同时学到知识。 
  其四,课外实验不仅能观察现象的全过程,进行定性研究,又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先控制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并做好记录,接着改变压力的大小,让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继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而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不是抽象的从理论获得知识了。 
  三、课外实验能够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 
  其一,实验归纳法。其特点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如学习声音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钢尺的长度、木质梳齿的拨动速度等外在条件,使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对比分析引起物体声音高低变化的主要因素,总结归纳出声音高低变化的内在原因,这就是通过实验归纳法学到了知识。 
  其二,实验验证法。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结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可将实验至少进行三次,让学生通过多次观察实验现象,反复验证实验结果,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实验结论的认知。 
  其三,真实实验与理想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真实实验有助于学生探求结果,理想实验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反复验证,但理想实验常受条件的限制,无法正常操作。如在学习“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就需要把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在此实验中,教师先把闹钟放在真空罩内,用抽气机向外缓慢抽气,提醒学生注意铃声的变化,在教师不断抽气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在由强变弱,通过这样的真实实验,学生了解到了空气对声音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在使用基础上进行推理、归纳、讨论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听不到铃声”,这样就将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结合了起来。 
  四、课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各种因素,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其内在的规律,最终实现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做关于“浮力”的实验时,教师可反复操作,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详细记录、然后通过讨论、探究获得实验结论。 
  五、课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有趣活动。物理课外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操作和主观研讨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六、课外物理实验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 
  由于课外实验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课外实验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更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课外物理实验把握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获得新知识,丰富知识内涵。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