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互动模式分析

2015-10-02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要:在我国初中教育体系中,多数实行大班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往往采取传统被动式的教学方法,这极易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互动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之一,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的问题互动式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讨论   问题互动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能够构建活跃有效的学习氛围。问题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之间的互动等模式,这些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互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互动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与中学生心理特点相适应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育正处在感知、想象、记忆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并且其思维能力开始发生转变,逐渐由抽象逻辑思维的“经验型”快速转向“理论型”,这一转变在学习上的具体体现为逻辑推理、逻辑判断、思维组织等能力的提升,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独立判断能力上具有显著的加强。初中生在智能与思维方面的这些变化,为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讨论式教学提供了心理基础,主要是因为其自学能力的提升使得问题讨论过程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 
  (二)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相适应 
  初中英语教材体系包括教科书、学生练习册、教学参考书、英语资料、英语读物以及其他英语教学影像材料等,这些初中英语教材通常以教科书为中心基础,而现在的初中英语教材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其他教学材料的教学内容,常表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理念。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多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能够给学生足够的生活体验,这也是课堂讨论沟通的话题依据,使得教学内容与课堂讨论相互促进。 
  (三)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的趋势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价的方式往往较为单一,通常以考试为主要模式,以分数为主要标准依据,但素质教育理论体系下,现代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评,考评形式也不仅限于结果的考核,还体现过程、态度等考核。这种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是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学模式也在考核评价转变的引导下发生转变,这使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课堂问题讨论与互动式教学成为现实。 
  (四)初中英语课堂讨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由于目前多数初中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课时设置有限,课堂讨论这种看似自由散漫的教学方式能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教育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不可否认,课堂问题讨论与互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其却需要耗费较多的教学资源与课前准备,因此课堂讨论式教学可与其他教学模式配合使用,充分体现课内、课外有效结合的优势,由英语教师提前设定,做到教学方法的多元性与有效性。 
  二、问题互动模式的优越性 
  (一)有助于加深课本材料的理解 
  英语与汉语一样是一门语言,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也应被视为语言教学,这就需要教学内容与目的不能仅局限于课文、语言文字的表面意义理解和掌握上,而应往更深层次发展。问题讨论式的课堂互动模式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知欲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自主性地发现与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单词积累与语法分析,而忽略了英语作为语言的其他内容与功能。问题讨论式的课堂互动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与主动性的基础上,自主接受英语知识,这远胜于被动式接受的效果。学生课堂讨论的过程既是英语知识学习与吸收的过程,又是语言实际运用的过程,还是激发思维、开动脑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发表独立的见解,提高自信心。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词汇,自主掌握了语法,而且还锻炼了口语与写作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问题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实施 
  (一)问题讨论前 
  为了保证课堂问题讨论教学的顺利实施,要提前制定和向学生宣布讨论的基本准则,使学生始终在准则范围内进行课堂学习,确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偏离最初的教学设计。通常准则包括会听、尊重别人意见、发言次数、发言时间、问题补充、补充次数、发言顺序、发言规则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提前进行合理的分组,要兼顾高、中、低三个英语水平层次,同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个性与优势。最后设计讨论的问题及内容,讨论的问题要遵循启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二)课堂上的问题讨论 
  首先,教师进行课堂组织,提前想到课堂讨论过程的不可预测性并制定相应的备案,组织学生讨论的基本程序,确定讨论方式与内容;其次,教师时刻保持适当的引导,引导的时机要掌握准确,比如讨论出现沉默或停顿时、讨论内容偏离中心时、学生纠结与某一问题时间过长时等。再次,教师引导式的发言要保持适当性,需以一个聆听者的角色掌握学生讨论情况,并及时做记录,当讨论的问题进入僵持时,可选择适当的实际与切入点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但教师讨论应以引导为主,尊重学生个性。 
  (三)课堂问题讨论的后续 
  课堂讨论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问题互动的结束,讨论后的小结评论是课堂互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主要是由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讨论过程,找出讨论学习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原则上以肯定、鼓励学生为主。之后对学生的讨论与学习收获进行评价,评价应以整体表现为主,突出过程、态度与结果,以及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孙文广.基于互动假说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刘风梅.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5(21). 
  [3]徐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J].海外英语,2010(5).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