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2015-10-08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 要: 本文针对第一学段语文识字学词教学,具体梳理了传授字源字理、营造意境、讲述风俗小故事、在对子对联中识字及加入体验想象等方法,以便增强识字学词教学的厚重感和有效性。 
  关键词: 第一学段 识字学词 文化背景 
  汉字,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以其集音形义于一身的特点,使得每个汉字,或者每个词语,都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图像。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识字写字,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这一板块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汉字,并葆有持久的内驱力和兴趣识字学词呢?笔者认为,随文识字,在阅读大背景中落实识字教学能够实现无意注意的学习,水到渠成地把识字教学有效落实。以第一学段语文教学为依托,笔者阐述以下做法。 
  一、泱泱文脉,涵泳其中 
  (一)从字源字理上传授识字方法。汉字及词语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广阔背景中,在随文识字中,笔者认为应该为学生加入更多的文化意蕴,让识字教学更厚实而富有灵性。“仓颉造字,天雨粟,夜鬼哭”,人们因为汉字,开启了智慧和文明,我们应该把这种文化自信传递给学生。汉字经历了篆隶楷行草的流变,以象形和指事造字法为主,教师更应通过为孩子们讲述汉字的故事而传递中国文化,同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能加强对字词的掌握。如在教学《回乡偶书》中的“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教学“客”字时,渗透字源字理的讲授。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贺知章老爷爷是这个家乡里的人,为什么会说是“客”呢?教师示范“客”字的甲骨文写法: 
  上面是一个屋顶,表示一个地方,一个屋子或者是一个村子,中间是一只脚,,下面是一个口,表示边走路边问。一个人对一个地方不熟悉,来到这里要边走路边询问的就叫做“客”,它跟“主人”是相对的。 
  (二)通过意境的营造或者风俗等小故事的讲述,加深学生对词语的文化认知。比如《赠汪伦》一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对于“踏歌”一词,如果不讲解特定时代和地域的风俗,则学生很难理解“踏歌”所包含的情谊。于是在学习“踏歌”一词时,笔者引入巴蜀地区踏歌的送别风俗视频,并讲解踏歌相送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样就会在填充了文化背景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词语乃至对诗歌的理解。 
  (三)在对子对联中识字,开阔视野。在东方哲学中,我们强调对应的全面,认识的开阔。学习了一个词语,为了避免认识的偏颇,需要寻找一个词与之相对应,这通常表现在“反义词”中,但可以用更具有文化意味的对子或者对联让学生识字学词。结合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在课外经典诵读中,笔者为学生选择了《笠翁对韵》这本书,其中有字的对仗,两字词、三字词的对仗,以及五言句、七言句和十一言句的对仗。由于这些对子或对联富有节奏而又朗朗上口,学生借此识字学词,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升华,视野更开阔。 
  二、架桥体验,丰富想象 
  有时候老师会发现,在课上即使把课文的词句讲得很通透,最后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不理想,这是一种与课本脱离的现象。笔者认为,只有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与文本中的字词句乃至篇章发生关系,才能润物细无声般地把知识送进学生的记忆库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笔者认为学生随文识字,应该尽可能地在词语中填充情感、体验和想象,这样才能把词语学得更厚重,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一年级《荷叶圆圆》一文:“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笔者让学生读完之后用最舒服的姿势躺在课桌上,体会“躺”的姿态和悠闲的心境。学生有体验了,就能理解为什么小水珠要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因为这个圆圆的荷叶让小水珠太惬意太舒服,于是眼睛会散发出快乐的光亮。又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的“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在学生初读之后,笔者借机提问学生:“你知道小朋友们都去哪里寻觅雷锋叔叔了吗?”以此激起学生对“寻觅”一词的注意,再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学生可能会说“到大街上去寻找”、“到雷锋叔叔的军营里去寻找”、“到列车上去寻找”和“到高山上去寻找”,以此让学生理解“寻觅”的意思,还有其中蕴含的不懈和期盼的意味。 
  汉字精魂通霄汉,只有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奠基,才能更好地建立语文大厦,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学的精妙,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每个字每个词开始,让教与学在这里碰撞,迸射出更绚丽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施燕媚.“点”活课堂,开启有效教学大门[J].山西教育,2010. 
  [2]李光宇.“活用教材”创设活的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 
  [3]周海超.“情、合、活”——语文课堂教法探究[J].吉林教育,2011. 
  [4]沈晓岚.“趣”“蓄”——构建小学低年级语文“活”课堂的基点与关键[J].中学课程资源,2008. 
  [5]李朝干.把一个活的课堂“还”给学生[J].新课程,2011. 
  [6]郭新华.把语文课堂变成创造的课堂[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16(4):25. 
  [7]刘宗团.摒弃“死”的方法构建“活”的课堂[J].生活教育,2011(1):64-65. 
  [8]童玉珍.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中学教学研究. 
  [9]舒利文.论“活”——课堂素质教育:让学生“活”起来[J].大理师专学报,2000(2):100-103. 
  [10]李明秋.以慧启慧、以心育心——金隆小学慧心教育的办学实践与思考[Z],2013.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