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表演事业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发展的高峰阶段,而演艺事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表演类高校人才的培养,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的表演专业为我国的表演事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表演人才。开设表演类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表演专业教学体系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真正走上表演这条路而且能够一夜成名的演员还是占少数,在这里我们对我国的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此来推动我国各大表演类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我国表演事业质的飞跃。
【关键词】高校教育 表演专业 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63-02
引言
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中,很多人把“表演“看作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很多人都试图通过走表演这条路一举成名,因而我国的表演事业和高校表演专业发展越来越功利化。很多表演类的高校忽视表演能力的培养,表演类专业的老师素质得不到很本性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表演事业的发展。很多非表演类的学生会通过偶然的机会走上了表演这条路,而高校表演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毕业之后就业难的问题。那么如何从高校教育体系改革入手,注重表演类人才的培养就成了我们不得不面临并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表演类专业师资力量和配套硬件设施建设
师资力量薄弱、表演类配套硬件设施不健全是目前我国很多表演类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要想提高表演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加强表演类专业师资力量和配套硬件设施建设这一点入手就显得十分重要。据我们所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以及北京电影学院等是我国优秀表演人才的摇篮,这几所院校的师资力量当然不容小觑,但是纵观全国表演类院校的总体师资水平,其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一方面是要提高专业老师的专业水准,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在表演路上发展前景乐观或是有着丰富表演经历的老演员给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这是很多中小型的表演院校所需学习和借鉴的。此外,配套的硬件设备是表演所必不可少的,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去丰富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表演的兴趣,推动高校表演专业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提高[1]。
二、创新表演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表演模式的多元化
随着整个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表演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融入一些时代特色。传统的单一化的表演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表演事业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去创新表演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表演模式的多元化。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表演与艺术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表演人才的培养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艺术家的培养。高校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师通过高考艺术考试的形式进入高校学习的,这并不能保证每一个进入表演专业的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表演天赋和浓厚的表演兴趣。毕竟高考前的艺术考试对学生表演专业素质的考察是不全面的,考前的突击为学生赢得了进入表演类高校学习的机会,但很多学生的表演基础薄弱。若是高校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同样的专业教育,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高校要对表演类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安排不同的专业课教育,使得整体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演兴趣都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2]。
三、注重教育体系和高考教育制度改革
虽然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都在寻求突破和创新,但是我国的教育现状和长期的教育观、教育发展史又使得我国的教育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首先不说高考文化课的改革,但就艺术类高考来说,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这一方面的高考制度改革。表演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应该是孩子的兴趣爱好,但是现实却使得表演艺术类高考却成了很多学生进入大学的“后门”,过于功利性的想法和举措会使得学生很难在表演事业中大施拳脚。在今后的艺术高考中,更加注重学生表演专业素养、注重从兴趣爱好等方面去考察学生是否适合演艺这条路,做好严格的把关工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是对音乐、舞蹈等一系列艺术行为充满兴趣的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定期可以请一些在表演事业中取得杰出成就的校友回校开讲座,激发学生进行表演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仅去使学生专业素养得到提高,而且可以加强学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偶像之间的交流。如今,表演在音乐、舞蹈以及服装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增加对一系列艺术形式的了解程度,注重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合,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中去促进表演专业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五、提高学生在表演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能力
表演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而是在学习精华的过程中实现创新的一个过程。每一个表演类的艺术院校,都会有自己专门的表演专业教学的配套体系。在我国表演事业如日中天的今天,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是高校表演类学生学习的模本,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味地去模仿去重复,而是要在表演中加入新内容,赋予角色不同的面貌。在主张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大背景下,各大高校也应注重对表演类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将音乐、舞蹈等与表演融合起来,创新表演形式,提高学生在表演内容以及表演形式上的创新能力[2]。
六、结束语
创新高校表演专业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促进我国表演事业的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表演专业的学生更要有对艺术的敏锐触感,在生活中寻找表演的灵感,不断创新表演的形式,在高校表演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找准定位,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春国. 关于高校表演专业教学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6:320+325.
[2]封勇. 论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其教学体系构建[J]. 音乐大观,,2013,11:130.
[3]彭云.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研究[J]. 戏剧之家,2015,05: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