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建构思路,不仅是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之势。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针对其提出创新之策,以期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现状 反思 对策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33-01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在新课改实施的十年中,许多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对于教师加强新课改的相关培训及辅导,使得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目前还有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坚持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思路,进行反复的机械性训练,而且“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仍然见诸于一些学校。
2.流于课堂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
按照新课改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应该兼具生动性和多样性,将一些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于课堂,增添学习的趣味性,鼓励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现实却是,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精神的理解有所偏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形式,过于依赖教学游戏以及多媒体技术。
3.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难以凸显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观,综合性教学观改变了以往的封闭式语文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忽略了语文课程应有的标准和要求,难以凸显其自身特点。
4.“双基”教学模式有待落实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识字教学中,存在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书写不够规范、整洁等“高耗低效”的问题;读写、听说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应试教育所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淡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5.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存在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素质整体偏低的现象。相较于东南部城市,这些地区教师没有教辅资料、没有电教教义,学生课外阅读资料匮乏;有些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功底较差,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有些语文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学质量较差。
二、基于教学现状之反思
1.教师层面
(1)对于部分教师而言,新课程改革仍旧停留于口头,尚未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2)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3)大修订的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4)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
(5)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
(6)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师德师能较差。
2.学校层面
(1)许多小学教师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全部兼任班主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整日满负荷运转,造成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无法提高教学能力。
(2)学校经费紧张,造成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受到经费的制约,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上学校缺乏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仅仅是一句“空白支票”。
(3)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尤其是一些乡镇学校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交流、缺乏教研氛围。
3.社会及家庭层面
(1)放眼社会,整个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2)学生家长缺乏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充分认识以及辅导孩子语文学习的能力。
(3)许多家庭缺乏充足的课外阅读资料,无法达到语文教学要求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1)小学设置的课程不断丰富,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的增加,让教师们感觉较大的教学压力。
(2)自新课程实施以后,至今没有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3)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方案。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之策
1.教学理念的更新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作为教师,应当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具体而言,即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引导能够学生自主、合作地识字、读写、听说、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树立综合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以及其他学科,联系生活实际,打破以往只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封闭性,让学生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2.教学思路的创新
(1)创新教学设计,厘清教学思路
首先,创新地解读课文。尽管小学语文课文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浅显易懂,影响了教师对其深度挖掘,但是,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课文教学设想,从而实现教学创新。
其次,创新地使用各种课程资源。语文课程的生活性决定了其可以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如,教师指导学生编写黑板报,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或诗文创作,举办“每周美文欣赏”、参观博物馆等教学活动。
最后,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公式化的线性设计,而创新的教学过程则是人性化的板块设计。创新的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游戏、动画配音、辩论比赛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优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效
以阅读教学为例,第一,突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形式,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阅读教学氛围。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除了丰富教学形式,教学实效的实现还有赖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1)增加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与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成正比,因此,增加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密度十分关键。2)改革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首先,健全、完善备课方案。其次,更名换代,将“教案”改为“学案”。再次,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最后,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制定不同的备课标准。
参考文献:
[1]董宏.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Z2)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