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课堂的重要部分,其的趣味性使影响着学生学习初中实验的兴趣。趣味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更好的成长。本文通过实例重点阐释了初中生物课堂趣味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趣味实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9-02
趣味实验教学是近几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养成会学、爱学、乐学的初中生物实验学习方法。趣味实验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追求学习快乐为主线。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体验到有趣的,生动的,富有个性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学到实验的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课前情景引入,引课趣味化
情景引入对教学而言是很好的引课方法,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例一 馒头在口腔中是怎样变化的
老师在开课前,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小块馒头,每个学生拿到馒头之后,跟着老师的指导语做: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双眼,然后静静的嚼口中的馒头,慢慢地体会它味道的变化,然后再吞咽下去好,请大家睁开双眼。然后老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的感受,馒头在他们的嘴里是怎么变化的。
这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从而引出实验目的。
本实验开始就是从平时我们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引入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都有关。在最后又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二、实验教学活动趣味化
在课堂中优化实验设计,才能创造高效课堂。创造高效的学习模式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的方法来实现。所以创新的课堂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例二 检验种子能否有生命
检验种子能否有生命,办法很多,应用种子萌生的办法当然可以。但是,最简捷的办法是,看它能否在停止呼吸。检验种子呼吸的办法有几种,这里引见一种。
老师让学生找一个大玻璃瓶,外面装些枯燥的大豆、玉米或小麦种子,约占三分之一容积。种子的下面再放一个启齿的小玻璃瓶,小瓶里点缀烧碱(氢氧化纳)溶液。用软木塞或橡胶皮塞塞住大瓶口,在塞上打一个孔,装上一根弯曲的玻璃管或通明的塑料管。在瓶塞与瓶口之间、玻璃管与塞孔口接触处都抹上凡士林,以免漏气。把管的另一端拔出水杯里,在水里滴上几滴红墨水,使水变红。装好后不要动它。然后让学生每天拍照来记录种子的变化。过几天后,就会看到白色水沿着玻璃管不时上升,这是什么道理?
然后让学生们自主讨论,相互交流,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回报。
然后老师做出解释,种子的呼吸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瓶内种子吸收了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但是,它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小瓶内的碱溶液吸收了。因而,整个大瓶里空气的密度变小,压力降低了。这样,大瓶内的气压比外界的气压小,水杯里的水就沿着玻璃管上升了。这就阐明瓶内的种子有生命。
枯燥的种子,呼吸是十分微弱的,普通状况下,生命力较耐久。湿润的种子呼吸较旺盛,容易得到生命力。另外,温度对种子的寿命也有直接影响,温度高,种子寿命短;温度低,种子寿命长。不同植物的种子,寿命也各不相反。
然后老师再举些实际的例子。例如,垂柳的种子成熟后,只在 12 小时内有发芽才能。也有些植物的种子寿命是很长的,如我国辽宁普兰店发现的古莲子,估量寿命有 1000 年以上,在北京植物园内发芽生长了。
这样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灵活却又传授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三、实验设计创新化
例三 膝跳反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用小锤子敲打人的膝盖,膝盖发生自动的跳动现象。而老师可以利用摆锤等全新的形式进行敲击。
这样就激发的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内涵。
四、总结
通过实例,初中生物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后学生的相互交流,能更启发他们的学习思维,促进同学间的友谊。课前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兴趣,实验的新创作能更有效的提高学习课堂效率。老师的课后讲解能使课堂的知识能有条理。
参考文献:
[1] 谢碧文. 加强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06)
[2] 周密.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二十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 陈小平. 把握课程标准理念提高吴江地区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 苏州大学 2013
[4] 钟敏钿. 初中生物探究性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探索[J]. 中学生物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