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015-10-15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要】师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国职教师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发达国家在职教师资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进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职业教育 先进经验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7-02 
  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为我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绘制了新蓝图,开启了新阶段,翻开了新篇章,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而国外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有诸多借鉴之处。 
  一、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渠道 
  我国职教师资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及少数研究生,也有少量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本科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普遍实践技能缺乏,难以指导实践。发达国家一般文化课教师都是由普通高等院校或师范院校培养,专业课教师来源三个渠道:一是高等学校或在这些学校内设立可以授予职业技师资格文凭的教育学院。美国、日本、德国都属于这种类型。学生在工科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再到师范院校教育系或者教育学院或职业教育培训单位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及生产实习,教育实习。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任教资格;二是专门设立的技术师范院校或技术教育院校。如日本职业能力开发大学、韩国仁川技能大学、法国国立学徒师范学校,这些学校一般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三是通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资进修、培训机构来培养。如教育培训中心或地区职业教育中心、大型企业培训部等设置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课程负责培训在职职教师资。 
  我们可借鉴美国以各州为主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做法,在我国各省(市)建立专业的职教师资培养中心,也可在各省(市)较好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立职业教育师资班,对职业院校现有师资队伍进行有计划的送培。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和教育学课程之外,还可设立有关专业教学方法及大类专业技能课程。国家还可考虑借鉴国内工程硕士培养的办法,专门为职业院校培养“职教硕士”。也可借鉴日经验,通过一定的法规,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任务,从而形成职前职后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系统。 
  二、注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根据不同的角度,相继出现了“双师型”教师、“双师化”教师、“双职称”教师、“双能力”教师、“双证书”教师、“双资格”教师等概念相近而要求重点不同的一系列称谓。可是对于什么是“双师型”教师,概念莫衷一是,大致有10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有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又具有传授专业技术的教育能力。现在,很多职业学校都在推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这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要培养合格的“双证书”的学生,必须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保证。 
  早在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表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在教育内容上,让教师充实当代科技发展新成果、新知识、新工艺;在教育思想上,让教师变以能力为本位来激发学生创业精神;在教育方法与教育技能上,让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注重学生关键核心技能的培养。二是必须采取强化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本领与工程技能,如对新教师不论其学历多高,必须到企业实践1—2年,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使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必须定期回企业学习。这不仅是新经济时代职教师资必要的条件,也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在普通高校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可借鉴美国和德国的做法,推行“试用教师证书”,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可选修2—4门职业教育相关课程,并进行为期2—3个月的技能培训,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以获得有效期为1—2年的职业教育“试用教师证书”或“双师素质教师证书”。毕业后既可到职业院校任教,也可到企业工作。1—2年后试用的职业院校再对该类新教师进行考核,合格者可直接换发国家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 
  三、改革职教师资的聘任和考评制度 
  客观地讲,我国职教师资的聘评机制已经非常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了,职业中学参考普通中学做法,职业中专的聘任和考评制度严重老化,高职参考普通高校做法,加速推行实质性的教师聘任制已经迫在眉睫。政府要给职业院校放权,使职业院校有权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设岗,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聘为相应的职称、职务,建立教师评聘分离制度。职业教育的师资应同时具备教育家、工程师和高级熟练工人三种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制定有别于普通高校和普通中学的教师聘任条件和工作职责,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的成功经验。 
  德国对职教师资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求大学以上的学历;二是具有通过实习或工作获得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任教者要通过师范专业培训。美国国家规定,要成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几个州明文规定,还要有相关领域1-2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者,才能颁发职业技术教师资格证书。英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偏重于专业技术资格,通过各种资格证书的课程培养职业学校的师资。瑞士规定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4年的学徒经历,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毕业,3年以上工程师实践经验,具备这些条件后,,再到职业教育学院进修为期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通过者方可任教。 
  发达国家对职教师资不仅严把入口关,而且有严格的考试晋升和淘汰制度,同时与待遇挂钩。主要有:一是进行教研能力评估。美国高职院校每年都要对在职教师进行评审鉴定,其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二是实行教师任期制。美国高职院校教师实行任期制,一般包括短期合同制和终身制申请权两种。短期合同制就是每年签订合同决定去留。申请终身制,按规定一般在校任教5—6年后方可。三是发达国家职教地位和待遇比较高。日本的职教教师工资比普通学校同级教师高出10%,比一般的公务员高15%,工资原则上一年提升一级;德国的职教师资属于国家公务员,其工资为中级教师最高级,每两年增加一次,最高工资可超过大学教授的起始工资,比普通学校同级教师高出15%。 
  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师资是关键。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 有助于激活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其中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不失为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 
  [2]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 
  [3]贺文瑾.“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 (8)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