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班主任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有如下体会。
一、用制度促进习惯的养成
好说、好动、好奇心强、自我控制力差是少年儿童普遍的心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谁也不敢惹,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思想行为随意性强,所以,有意无意违反纪律。针对这种现象,我以贯彻《小学生一日常规》为主线,对班级建章立制,树立了牢固的管理意识。对于无视规章制度,屡次明知故犯的学生批评、教育。当然还是以表扬为主,批评则要讲究方式,启发学生认识错误的自觉性,最终使他们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用发红花、贴小旗等做法来调动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使整个班级处于一种团结、友爱、和谐的氛围中,达到用制度养习惯的目的。
二、调动力量转差,提高成效
“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学生长期放学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长联系簿》由老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坏人接触的机会,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师德,,从“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的古训,到“身教胜于言教”的俗语,都表现出教师的人格作用和品德力量的重大意义。班主任要以自己的行为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决不去做,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校号召的各项活动,教师带头积极响应,同学生一起清扫室内外卫生,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在活动中教给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处处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总之,做好班主任工作必从自身表率做起,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范抓起,从转化学困生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