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5-10-2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作为奠定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的“有效性”为人们所重点关注。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也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关键,对此,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思考,寻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现阶段,新课改虽然已实施,但小学数学教学大部分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重要内容,从而引发了学界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广泛探讨。 
  一、为什么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而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题海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易引发学生的厌倦与反感,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墨守成规只会让教学原地踏步,无法适应发展的潮流,最终落后于时代。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应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借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以往僵硬的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坚持教学相长,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同时这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而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必须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破旧制,打破陈规,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陈俊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