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合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生活中,还体现在科学课上。实验探究、观察实践几乎占了小学科学教材的半壁江山,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小组合作非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让科学课更精彩。
关键词:科学;小组合作;教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能力,才可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话说,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比如,在《建桥梁》一课中,小组长负责活动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操作员负责小心翼翼地往桥梁上放塑料圆片;记录员及时记录梁桥、拱桥、斜拉桥各能承受多少块塑料圆片;数据员负责算出实验3次后每个桥梁承受的平均值;卫生员整理实验后桌面的整洁。最后小组根据实验数据集体讨论得出拱桥的承受能力最大,汇报员负责把探究结果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整个探究活动,有条不紊,人人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当探究出实验的结果时,人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探究科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内的学生能力有强有弱,只有合作才能相互弥补不足,共同进步,完成课堂任务。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合作小组的同伴学习负责,使他们知道他们是“荣辱与共”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在上《折形状》这一课时,要求各组在5分钟之内折好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柱形、瓦楞形,由组长分配任务每人折一种形状,然后测出每个形状所承受力的大小。你瞧。任务一宣布大家积极动手,情绪高涨,承担折四边形、圆柱形的学生轻而易举折出来了,但是折五边形、六边形、瓦楞性的学生却犯难了,怎么也折不好。这时折好的同学主动加入了帮助折五边形、六边形、瓦楞性的队伍,自动给同组的人当起了“小老师”“小助手”。齐心协力,各小组终于在规定时间折好了形状,人人喜笑颜开,然后顺利地测出每个形状承受力的大小,实验做得相当成功,他们也获得了合作的乐趣,尝到了合作的甜头。学生进行合作实验,让同学们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很微弱的,只有在小组相互协作中,才能获得成功。当然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仅体现在互相帮助上,还渗透在小组讨论、小组协商上。学生经历了一次丰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合作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发现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合作之花盛开在科学课堂的百花园中。
三、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持久探究的兴趣及能力
观察是学习科学课的基本方法。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有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科学课中的观察实践往往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往往需要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得出结论。小组合作是长期观察的一个有效组织,如,《月相的观察》《种植植物》等。如《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中探究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布置了各小组准备两个花盆,把相同的绿豆放在花盆中,并洒上相同的水,小组自己选择位置:一个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个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星期后得出观察结果。学生的探究欲望是积极的,你看:每天放学后,小组同学就一起去看两个花盆的豆芽是否发芽,等结果出来后还查找资料进一步证实观察结果。还有学生观察《月相的变化》,我让学生从农历的2月19日作为第一天开始,让小组学生一起观察,,记录。每天晚上,他们住的近的小组同学一起观望星空,把观察所得一五一十地记录着,整整一个月,他们主动去观察,详细地记录,认真地思考,把月相的变化记录得清清楚楚,并且得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在观察中,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了学生持久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当地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主动积极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科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刘志慧.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J].江西教育,2010(32).
[2]安百塘.小组合作要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J].新课程:下,2013(05).
[3]张庆佃.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焕发课堂生命活力[J].新课程:中学,2010(10).
[4]陈继燕.合作学习 快乐成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