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确保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思想,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严重不利于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思想,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素养也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小刘妈妈为了招待朋友,买了65斤苹果,10斤雪梨,12斤李子,问:小刘妈妈总共买了多少斤水果?(2)小张妈妈买了65斤雪梨,12斤苹果,10斤李子,问:小张妈妈总共买了多少斤水果?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比较,进而在掌握交换律的根本的同时,也逐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培养是新课改以来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变化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梯形,并动手拼接或者分割为自己熟悉的图形,然后,再自主结合所学的知识动手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综合素质水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确保数学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杜翠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