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2015-10-30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这个整体的基础部分,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教学作用,而且还是将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的开端。一个巧妙的课堂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整个课堂的教学一气呵成。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任何一种好的方法,都应该是遵循教学规律,顺应学生需要,符合学生兴趣的。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导入方法,希望能为上好初中语文课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设置悬疑”导入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设置悬疑,适当的问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设置悬疑问题,使学生进入暂时的迷惑状态,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的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拉回学生散落在课间的“玩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问题上,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 
   二、“开门见山”导入 
   “开门见山”,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教学之初就将教学目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得正确、完整的教学内容,并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开始,就直奔主题,这样的导入方法,目的明确,直截了当,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导入手段。 
   三、“温故知新”导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只是接收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自主构建的过程。这种新的知识的构建,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内容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以旧引新、新旧对比等方式,尝试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从而更加顺利和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四、“语感传送”导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讲解文本的主要手段,也是表达心情、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教学之初,教师利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富有情感色彩的朗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绪,而且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体验和共鸣,营造情境交融的教学氛围。 
   五、“形象直观”导入 
   在教学导入中,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干巴巴的说教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借助实物教具,如标本,挂图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还可以借助文本背景故事等等。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