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培养创新思维,建设创造型强国

2015-11-14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 要: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型。只有实现创造,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可见创造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就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如何推行创新教育发表几点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促进学习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技能、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信息技术课的应有内容,,广大教师应积极践行。 
   创造性思维在现实中受哪些方面约束?如何更有效地让创造性思维始终贯穿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材知识更新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可谓是瞬息万变,实际教学中与此相对应的信息技术教学,跟不上新兴事物变化的步伐。 
   2.理论教学脱离社会实践。学生文化水平低,对复杂、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并不够好,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从而只能机械地记住操作流程,对于原理没有深刻理解。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引,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被约束。 
   3.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只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内容就算完成任务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给学生充分质疑和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二、针对新式教学中存在的约束与不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推进创造性思维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落实 
   1.教学内容要具有创新意识 
   在选择教材上要紧跟学科前沿。选当下最新、最实用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没有创新意识,何谈创新思维的培养。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创新观念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信息技术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理解并运用新的教育观。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还是开拓学生思维的手段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场所。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和参与者。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3.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创新教学方面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现代知识,尤其是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可谓是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即使今天最流行的东西,明天也可能被淘汰。创新思维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教师应具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创新精神和学习习惯。 
   4.构建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的力量。在和谐的氛围和愉悦的情绪中,学生的创新空间才能得到开拓,创新思维才能够得到充分调动。 
   另外还包括创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的建设。教师应鼓励学生要敢于面对挑战并战胜困难,愿意去主动解决成长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意志。 
   5.激发学习兴趣,勾起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索知识、进行创新的力量源泉,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学生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兴趣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如:(1)采用“任务驱动”法。(2)诱导和启发式教学,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及时、恰当的鼓励,延迟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4)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兴趣、能力的培养。(5)增设课外知识。(6)做实验等。 
   6.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保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死板地教授内容,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要素,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生动化,巧妙地创设逼真的、富有吸引力且新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播放音乐视频、展示图片等。 
   7.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指根据信息,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形式。教学中就是通过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着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8.培养创造性思维,自主创造,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指导其充分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指鼓励、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进行自由辩论,组织开展竞赛,互相启发思路,交流方法,实现培养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统一,如:解决生活中、学习上的实际问题等。 
   总之,我们国家要向创造型强国转化,必须依靠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育来实现。作为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学方法还要进行不断地探索实践,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