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相关分析

2015-11-16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 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理解。所以这一时期教师如果没有利用好教学方法,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当中应用广泛的微型探究教学进行详细分析,以期能够为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型探究教学;教学设计;立体思维 
   步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形式会开始逐渐从图像化的学习向逻辑化、抽象化的学习形式转变,各个科目的学习难度比小学与初中时期也会有十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数学科目,在这一时期,数学科目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抽象、晦涩,会让学生无法调动起学习兴趣,也无法深入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制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学科内容的启发性、带动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而微型探究教学,则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需求之下应运而生的新兴教学方式,以下我们将对其特点与具体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微型探究教学的特点 
   1.以实践为主 
   不通过实际操作,许多知识学生都无法很好地理解,对于高中的数学科目来说也不例外。而高中阶段数学科目的微型探究教学,其主要特色之一便是以学生的实践过程为主。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小学与初中时内涵与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如果只依靠教师的单纯讲解,自然无法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的目的,甚至很多题型与理论不通过实际的习题操作是完全无法理解的。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更多地渗透每个教学理论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融入更多与实际教具操作相关的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知识,并且真正参与到通过操作简化知识的过程当中,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2.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作为成年人,与学生在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当中,教师通常作为课堂的主体,掌握着课堂的节奏。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以学生的思想、习惯与观念去设计课堂,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摆脱将学习当做任务的被动局面,真正以主人的角色投入学习当中,将其视作一个不断丰富自身的探索过程,这也正是微型探究教学的特点之一。在微型探究教学理念当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也是互动更多的,教师不应再扮演对学生发号施令的角色,而是作为学生的朋友、亲人,容许学生保持与自身不同的理念,数学是一门具有灵活性特点的知识。每一道习题,都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式,所以教师只有与学生平等交流,不用自身的思想去限制学生,才能够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找出更多的解题方式,拓展思维的广度,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 
   1.探究实践中获取理论知识 
   与其空谈,不如实际去体验。这一理论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同样是适用的,高中的数学知识普遍抽象晦涩,教师只是一味地对知识梗概进行讲解,不但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然是无法让学生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而微型探究教学的应用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微型探究教学讲求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找到更加贴切理论的习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并且还要找出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的习题解析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摆脱面对习题思维原地打转的“钻牛角尖”的局面。数学知识的深度在高中阶段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许多知识学生都无法只通过单纯的讲解去理解,甚至如果不去实际接触习题,得不到直观的引导,不去以作图等方式对其进行分解,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例如,在讲到集合这一章节时,教师单纯的讲解就完全无法起到让学生理解的作用,但教师利用文氏图的实例,让学生来了解文氏图当中每个图形交集部分的具体关系,并给出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去做出一个文氏图,这样学生在图形直观展示与自身作图过程的双重作用下,自然会逐渐了解集合的规律与知识梗概。此外,许多涉及三维关系的知识,不利用三维的图例或教具来让学生了解线、面与角等各个部分的关系,学生也会完全没有头绪,只有借助实践与直观的展示,学生才会理解得更快。也只有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够真正实现自主探索,而并非被动接受。而且这样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主,让学生借助自己双手去获取答案的教学模式,也更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知识探索的乐趣。 
   2.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设计 
   每个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学习的习惯也完全不同,所以在应用微型探究教学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与知识基础等多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对教学环节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看似很难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许多教师也普遍这样认为,所以也不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当然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但实际上,无论是怎样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更具吸引力与趣味性的方式展现出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只是取决于教师怎样将趣味元素与课程知识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到“数字偏多且概念复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具体的知识内容变为谜题,之后再将学生分成几组,在班内组织一次探险游戏,学生是探险人员,在洞窟里挖掘宝藏,而这些相关的题目则是学生寻找宝藏的钥匙,解开谜题,等于得到了钥匙,探索结束后,得到的钥匙越多,便能开启越多的宝箱,每个宝箱都有相应的奖励,这样结合游戏性的课程环节,自然会满足学生对于趣味性方面的需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进去。此外,针对学生依然偏向图像化的思维方式,教师也可以设计出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在讲到集合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情景,比如一群朋友计划结伴出去旅游,想去云南的有14人,想去西藏的有10人,想去海南的有16人,既想去云南又想去海南的有8人,既想去云南又想去西藏的有5人,三个地方都想去的有3人,求只想去西藏的有多少人。提供了情景后,教师可以找出相应的人数来扮演(题目中的人数可随班级人数做调动),并进行结合,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去寻找题目中每个群体之间的交集与数目关系,最终得出答案,这样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环节远比讲解更有效。 
   3.提问教学扩散立体思维 
   提问是让学生开始思考的重要步骤,只有学生脑中有问题,才会进一步去展开思考,因此,在微型探究教学方式下,教师需要借助提问带动学生去进行思考,甚至要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励其提出对于教材某一知识点的质疑,学生真正有了疑虑,知识探索的过程才能够开始。例如,在讲解到“概率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前有没有曾经听过概率这一词汇,你对概率这一词汇的理解是怎样的,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开始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借由学生的回答展开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提问后,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够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身的看法,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他人的思维方式与看法,让学生在传统教育方式下被禁锢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让学生的思考方式更加立体,学会举一反三,从多个视角、多个方面去思考、分析问题,学会以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很大的落差感,感到难以适应、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只有巧妙地利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让晦涩复杂的知识变得更易理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才能真正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微型探究教学则是教师改善教学方式的一大助力,值得广泛推行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花奎.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03):78-80. 
   [2]郑晶晶.基于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0):155. 
   [3]刘社新.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4(07):16. 
   [4]刘晨晖.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03):169. 
   [5]方秀珊.探讨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0):249-250. 
   [6]韩文博.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1):197-198.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