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考查初探

2015-11-24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近几年来,漳州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以下简称我市中考语文试卷卷面均采用三大板块布局的结构形式,分别为: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第二部分“阅读能力”(55分)和第三部分“写作能力”(70分),总分150分。其中,试卷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地方乡土历史文化)内容的考查一直占有较大比重,包括第一部分的古诗文背诵填空题、古典名著辨析题和综合性学习题及第二部分的文言文阅读题。以2014年我市中考试卷为例,古诗文背诵填空题占10分,古典名著占4分,综合性学习题“古村落巡礼”(2015年为“走进墨香书法”)占10分,文言文阅读题占16分,合计分值达40分之多,约占总分值的26.7%;由此不难看出命题者对考查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视。笔者认为这正是对新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关于语文性质、地位和教育教学目标的最好诠释,是新课标“语文精神”的最好体现,也必然对今后我市语文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风向标”的作用。 
  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就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古典文化知识素养。因此,不难理解近年来我市中考语文试卷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在分值上为什么占有较大比例;这其中又以文言文阅读考查为重心。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在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的共同要求。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说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本着遵循新课标所阐释的语文精神,历年来我市语文中考大纲对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等)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理解归纳文章的基本内容或中心思想,能结合实际表述自己的领会或见解。 
  下面以2015年为例,看看我市历年中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阅读考查方面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近几年来我市中考都采用了比较阅读的考查模式。选用甲、乙两个文段(甲文选自课内,乙文选自课外),让学生对比阅读后完成后面的试题。在选材上:多选用人物类或故事类的文章,二者题材相似,常形成互补或映衬关系,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多有相近之处,配合试卷本身给出的注释,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请看原题再现: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8题。(16分)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或谓惠子曰(    )           (2)非梧桐不止(    ) 
  (3)是商贾之人也(    )      (4)递辞平原君而去(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甲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庄子故事两则》,乙文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显然,两段文字都是写人的文章,又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乙文虽选自课外,但较浅显,学生不难理解。两文都涉及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要求。在题型分布上,设置5至8四个题目,第5题为字词解释(4分,含四个小题),第6题为辨析选择题(3分),第7题为句子翻译题(4分,含两个小题),第8题为简答题(5分,含两个小题)。从题目上看,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合理,注重学生日常学习的知识积累,立足基础又适当拓展,比较阅读的优势得到了较好体现。第8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深层内容的理解感悟、分析归纳和运用语言进行恰当表述的能力。第5至7题为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题,一直是文言文阅读考查必不可缺的内容。 
  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什么是信、达、雅?“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严复《天演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应基本做到“信”和“达”。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学好和熟练把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直译,一是意译,学生应结合题目的实际要求择机处理。在翻译方法上,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文言文翻译常见的几种方法: 
  保留法:古今同义词或表时间、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不变;比如第7题第一句可译为:惠子在梁国(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补充法:把文言单音节词变成双(多)音节词,或补充完整被省略的句子成分;比如第二句可译为: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 
  调整法:翻译时把倒装句的句子顺序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比如第一句应说:惠子在梁国当宰相,而不说惠子当宰相在梁国。此外,还有替换法、删除法等,有人把它总结为文言文翻译96字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义;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笔者认为文言文比较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考查学生文言文学习素养的模式,既检验了学生在初中三年课内文言文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情况,考查了学生一定的课外迁移和拓展能力,为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又为今后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做好了较完美的衔接和过渡。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