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把这个世界带到学校和教室,给孩子们需要的及他们要求的帮助和指导,然后走开。”虽然我已经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三十年了,但有一次与我女儿的语文老师的闲聊中,这位初中语文老师告诉我:“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现在的语文考核的内容完全来自于课本的知识已经很少,更多的知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整个世界。”当时,我的心为之一振:太精辟了!虽然我平时的教学也很注重这一点,但没有清晰的理念。本学期的读书活动中,我在一大堆书中,一眼就看到了《把世界带进教室》这本书,很喜欢,也许这正是我这几年渴求的教学理念所驱使的义无反顾的选择吧。再看看作者,是让很多老师都佩服不已的“草根”名人——薛瑞萍老师。
一、唯有阅读,让教育回归本真,陶冶素养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在我们周围能有这样理念的教师又有几人?虽然我们也提倡学生进行阅读,可是到了关键时刻,评价一个学生的品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唯有分数!老师们在矛盾中忐忑前行,把文本拆开、分解,讲字词,讲知识点,生怕自己有一点遗漏。考完试,我们算班级平均分,算优秀率,算及格率,却很少有人来算一下,一学期我们就学习了32篇课文。就是这32篇课文,有多少学生能准确无误流利地读下来呢?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是教学,没有“阅读”。
请看,薛瑞萍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她潜心编著了《日有所诵》,从最简单的儿歌入手,到童诗、绝句、宋词、元曲、上古歌谣,再到文言文……让学生每天诵读,形成习惯。好比一日三餐,阅读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经典语段都是薛老师自己会背诵的。书中纵横古今、包罗万象,内容之丰富,语言之精湛,让人惊叹,而这一切全来自于她自己以身作则的诵读。行走于她的文字里,我的眼前常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大声地吟诵经典,琅琅的诵读声飘扬在校园上空,令人心旷神怡。
其实,薛老师的著作丰厚得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五(2)班的语文故事》《我们班的阅读日志》等。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阅读。说起语文阅读的诀窍,薛老师的观点非常鲜明:泛览十本不如诵读一卷。作文从来是教不会的,是学习写作的人自己读出来,背出来、用心琢磨出来的。其实,平时打开孩子的日记时,我们能在孩子的习作中看到阅读的影子,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读过的书中的语言,他们会用书中的标准纠正自己的行为。这就是阅读的终极目标,更是教育的本真。可见,阅读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真正陶冶孩子的素养。
二、唯有阅读,世界才能带进教室,浇灌心灵
不要相信没有读书的时间,没有必要读书的话。薛老师坚定地告诉我们——唯有阅读是评价学生最重要的一条。她会无声无息地软化了现在被爱包围的孩子们的情感,给心灵以科学的营养。薛老师的这句话“书香班级少事非,书香家庭幸福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就算是考不上大学,擦皮鞋也能擦出连锁店”是对阅读的最好的注解。
在那次闲聊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孩子的课内外阅读,也注意积累阅读方法与理念;薛老师的《把世界带进教室》一书更是强大的助推器,我更加主动、科学地利用一切渠道,把世界带进教室,将读书的理念不断灌输进孩子的大脑,让读书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在不断提升读书内涵的同时,引领孩子们更健康、更饱满地成长。
(一)阅读,在休闲时培养
首先,阅读开始于完全没有任务和压力的倾听。这样由表及里,书籍就进入了人的内部,慢慢地深入人心了。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要求他们的家长们要读书给孩子听,提醒家长各类书籍都行,如科普类、历史类等,不要局限在跟语文有关的书籍中;在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三十分钟左右都要读书给孩子听,主要是注音读物、绘本等,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思考与想象。
(二)阅读,在倾听中喜欢
不知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发现,孩子们在做试卷上的阅读短文题目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默读之后做出的题目却是错误的,这就是阅读障碍。如果老师在学生明确了题目的要求后,给学生朗读一遍短文再让学生自己做题,正确率会大大提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连贯流畅的朗读,让文章的意思和学生的思维也变得连贯流畅,缓解了学生默读时的艰难和生涩;其次,富于乐感的朗读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能够为理解提供强大而温暖的助力;最后,朗读比默读慢,因为慢,吸收更实在。可见,教师的朗读多么重要。
我接手现在的班级,便是从给学生朗读开始的。为了尽早让孩子们多读点书,按照惯例,我带了提前准备好的绘本《小熊宝宝》走进了教室,给孩子朗读了《小熊宝宝》的第一章,也许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老师给他们读儿童绘本,很快就听得入了迷。我趁热打铁,又朗读了第二章,孩子听得更专注了。见时机成熟,我便请孩子回家后购买这本书,自由阅读。开学后,我又分几次给孩子朗读了书中的部分内容,并展开了几次交流,在朗读和交流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此后的一年中,我还给学生朗读了《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小公主》《青铜葵花》等不少好书。后来,一到上阅读课,,孩子们就追着问:“老师,今天给我们读什么书啊?”朗读,让孩子的耳朵浸润在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
(三)阅读,在时间里成长
薛老师还强调孩子每周的学习要从阅读开始,每节课都要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其实,我们现在的许多阅读的方式,都是阅读教学的附属品。因为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被作业剥夺了阅读兴趣与时间;再加上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挤掉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即使有时间阅读文章,学生的阅读不再从容。这种阅读的最大缺点就是功利性太强,从而导致了学生对阅读的逃离。
怎么办?我整理了我以前的,并会一直坚持的做法:①坚持上好每周一的二十分钟的读书课,主要阅读“学校漂流”的课外书;②每周二、四的十五分钟的晨诵课,主要诵读文本的补充阅读;③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主要诵读75首古诗词;④当学生疲倦的时候,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读一个小故事,这样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增加了听课效率;⑤最后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学习、生活中的边角料的时间充分规划起来,让学生阅读征订的报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