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还保留着在幼儿园时的很多习惯。孩子都在六岁七岁,年龄小,思想不成熟,行为不规范,有的还不能自理,不但丢三落四,而且连穿衣吃饭也需要老师照顾。
所以,低年级的小学老师不但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亲近孩子。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低年级小学老师应该如何亲近孩子。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可是作为低年级的小学老师来说,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这些小学生在生活上需要照顾、在心灵上需要呵护,低年级的小学老师还应该扮演爸爸或者妈妈的角色,像孩子的爸爸妈妈那样,关心、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在学校里面体会到家的温暖。
小学招生实行的是划片制度,学生家都在学校的附近。可是,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有工作,中午没有时间接孩子回家吃饭午休。所以,中午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要在学校吃饭,在学校午休。那么,班主任在学生吃饭的时候,就要亲自到场,看着孩子吃饭。并且要问一问孩子,合不合口味,有没有吃饱,午休的时候,班主任要到休息室让孩子们安静休息,,哪个孩子的腿露出来了,班主任应该帮孩子掖一掖被子。
孩子们吃得饱、睡得香,才能在学校里面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低年级的老师就是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如爸爸妈妈的爱,才能让孩子更愿意呆在学校学习。老师单凭对学生讲道理、纪律约束等方式,最终教育的效果一定不好。学生把老师当成爸爸妈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近老师,老师才可以真正地亲近学生。
二、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孩子
老师可以像孩子的父母一样照顾孩子,但老师毕竟不是孩子的父母,也无法代替孩子的父母。让老师扮演孩子的父母,只能是让孩子体验到一种类似父母的感觉。
一对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而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精力上,我们都无法做到对所有孩子体贴入微。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让家长代替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网络非常方便,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长QQ群或者微信群等,以便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例如,低年级的孩子是贪玩的,对于老师吩咐的一些事情经常忘记,但如果老师在QQ群里发布信息,就可以让家长帮助老师提醒孩子,这也就省掉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亲子运动会”,让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起进行娱乐式的体育比赛,可以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亲孩子,老师才能更好地亲孩子。班主任也要定期开家长会,家长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对有错,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对家长培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如果家长在家里都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到了学校,老师就省心多了。
三、化批评为表扬
孩子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很差,经常犯错误。同时,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和惩罚,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发育和成长。但是,如果孩子犯错误,老师无动于衷,不采取任何措施,孩子可能会一错再错,这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所以,老师可以变批评为表扬。例如,在背诵诗句的时候,有的学生能背诵,有的学生却背诵不下来。老师可以大力表扬那些背诵熟练的学生,让背不下来的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让他们羡慕那些背诵的非常出色的同学。
有的学生上课偷偷玩自己的玩具,老师发现了之后,也可以用“表扬”的方式予以解决。老师可以说:“在我眼里,你一直都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做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我相信,今天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你能做到吗?不要让老师失望,好吗?”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化批评为表扬是有限度的。如果学生有一些恶习,该批评时一定不能姑息。例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的橡皮很好看,于是偷偷拿来放在自己口袋里。这种行为看似不起眼,可是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学生走向盗窃犯罪的道路。所以,老师要尽量少批评学生,但该批评的时候,决不可姑息。表扬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更加亲近,善意的批评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更加亲近。
四、赠予孩子荣誉
孩子的荣誉感需要老师培养,培养孩子荣誉感最好的方法,就给赠予孩子荣誉。老师可以开展寻找班级之星的活动,挖掘出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例如,可以选“学习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礼貌之星”“自立之星”等,把孩子的照片、寄语等贴在刊板上,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孩子随时随地都有一种荣誉感。同时,孩子被选为“XX之星”,会真的在该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在小学里,也有一些比赛,例如运动会比赛、会操比赛、合唱比赛等。当班级在比赛获胜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给予祝福,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荣誉感。虽然那些比赛的胜利,对于老师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老师也必须要有一副很高兴的表情。只有老师高兴了,学生才能更高兴。老师不断地强加给学生集体荣誉感,还不如让学生自己体验集体荣誉感。因为荣誉感,孩子会与老师更加亲近。
在工作中,老师亲近孩子的方式还有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方式,老师都应该实心实意地对待孩子,而不能虚情假意。老师亲近孩子,爱孩子,都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亲孩子,爱孩子,决不能成为老师工作的一种手段。因为孩子会慢慢懂事,他自己会逐渐分清老师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老师们,让我们真心地亲近孩子和爱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