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个性化作文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1.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营设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4.教会学生评价、欣赏别人的文章。
[关键词]个性化;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写作教学应以弘扬自我,鼓励创造性表述为主要目标,而这恰恰就是强调了写作的个性特点。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能力,我将谈谈自己的浅见。
个性不仅是独特的性格,更多体现的是个体独有的眼光,独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个性化的写作能力,最终是为了培养个性化的人。而个性化作文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写作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从而折射出沉沉的悟性。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有时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没有深度,我认为是教师在确定写作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积累。
记得学生在写以《我最尊敬的人》为题的作文时,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写清洁工,本来写清洁工无可厚非,可大部分同学对清洁工并非十分了解,只是知道清洁工是城市的美容师,工作很辛苦而已。因此,在后来的作文指导时,我把它作为一个写作的误区,引导学生写自己熟知的事物,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让学生发现其特点,果然效果很明显。首先学生有话可说,笔下的人物也丰富了,有自己的亲人、邻居、同学、朋友、老师等,而且人物形象不单一,说明学生开始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人,感悟身边的事了。
在一次以《我班的自习课》为题目的作文指导时,我要求学生真实反映本班自习课的状态,且要写出对此状况的感受和认识。这次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其中几篇作文,作为同题作文刊载到省区教研报上。这次作文课让我认识到学生有体验,有感受的生活就让他们有话可说,能自由的表述,体现各自的写作风格。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今年高考山西一零分作文引起人们关注:面对身边违规驾驶的父亲你会怎么做,而这一考生阐述身处大山的父亲远隔现代文明怎会有违规的行为等等。看后心中的确五味杂陈。生活境遇的差异、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人的差异,但我们不应放大自己的卑微,要有正确的心态,陆游曾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社会的人就应有社会责任感,换位思考也没有错。曾记得有人说过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可怕的,的确,文学需要有想象力,生活需要有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创造力,因此作文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经常用联想和扩写两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无尽的宝库,引导它,挖掘它,自会意象纷呈,,见仁见智。当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各抒其见的同时,要让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善于引导学生向良性方向发展,使文章具有正能量。
想象力是最能突显个性特点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体现他们的个性特点,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观察生活、融入社会、提炼生活、感悟生活、升华生活,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
三、营设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
当思维活跃、兴趣深厚时,人们会惊叹自己具有非凡的能力。作文也不例外,这种状态下,就会文思泉涌,下笔流畅。因此写作时,应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
学生常叹作文难,其原因就是本来心理上就有畏难情绪,再加一个从天而降的题目,总有闭门造车之嫌。
在我们学习过的语文课文中,可以找到可利用的范文。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写几处背影?为什么写背影?可否写别的?
2.作者当时家境如何?人物为何有置身于这样的大背景?
3.文章为什么多次写我流泪?
刚学过的文章,学生很快能梳理出如何写人,这样在思想意识上做了足够的铺垫,顺理成章布置写人作文,学生就不会有畏惧心理,也能选择好的突破口,全方位的构思人物。
四、教会学生评价、欣赏别人的文章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会评价、会欣赏反过来也能提高写作的能力,这亦是最具个性的活动。
作文历来都是学生写、老师评改,而这从作文教学的环节来说也是不完整的;作文的评改也不应是贴标签,诸如中心突出、主题明确、语句通顺……等等。
在这一环节中,我是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让学生对所评阅的作文有一整体把握后,结合你所熟知的这位同学,以书信的形式,委婉诚恳的态度,把你所阅作文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作者与批阅者都能坦诚相待,双方更易于交流和接受。在对学生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这一环节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我曾戏说这可是拿别人的本练高了自己的手。
总之,善于挖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学会评价欣赏文章,全程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