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新课改后,低年级每篇课文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达到10个之多,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记得快,忘得快,混得快”。如何让他们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保持识字的乐趣,我大胆地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需要引导。
1.戴高帽
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更别说儿童,所以这一招绝对“好用”。“好用”不代表简单,陶行知曾有一首《小孩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给孩子戴高帽,要发自内心,要戴得真诚,学生的成就感不言而喻,兴趣不也就随之而来了吗?
2.授官位
当一些孩子识字较多较好时,老师要及时授予他们一定的职位,有权有责。诸如“识字官”,让他们去当小先生,帮助进步慢的同学,建构一个“识字网”。有了这小小的“乌纱帽”,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还能吸引、激励有潜力的孩子。众所周知“鲢鱼效应”,所以这个授权要实行短期轮换制,建议每周制。既然授权,聘书必不可少。教师和孩子一起自制精美的聘书,盖上“班级语文委员会”红艳艳的公章,瞧瞧那些受聘孩子骄傲的表情,其他孩子艳羡的目光,你就知道这一招有多灵!
二、授予学生钥匙
古书记载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基于此识字的方法也有多种。
1.图画识字
象形字本身就是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因此认识这类字图画识字的方法最妙。如“日、目、火、田”等,说是识字,其实是在欣赏一幅幅画作,形象而生动。
2.符号识字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是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教授这类字时,抓住关键笔画非常重要,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力。我在教“上、下”两字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短横线,再在短横线上方中间画了一道竖线,我用手指着竖线问学生竖线在横线的什么位置,学生说:“上面”。这时,我在手指的部位画了一道短横,告诉学生短横的作用相当于手指,起指向作用,是在告诉别人“我强调的是这一竖在什么位置”。接着,我又展示“下”给学生看,让学生找一找哪个是“手指”,强调了什么。学生按照“上”字的学习方法,很快就有了收获。这样教学既保留了汉字的神奇之处,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辨形识字
汉字最难区分的是形近字,多以形声字为主,稍不注意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习“破、坡”这组形近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组字有何异同?再让学生联系《司马光砸缸》一课,司马光怎么把缸砸破的?学生纷纷答道:“搬起一块大石头把缸砸破的!”我接着追问:“现在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的眼睛纷纷一亮,个个争着说:“我知道,我知道!”最后我追问:“你能用这种方法记住‘坡’吗?”答案不言而喻,通过辨形,让形义结合。
4.故事识字
所有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儿童。学习“拔”这个字时,很多同学都会将右半边写成“发”或“暖”的半边。对着这个字,我沉思起来,该从哪里突破呢?嘿,耳熟能详的“拔萝卜”的故事用在这里再妙不过了!课堂上我和孩子们娓娓道来:“老公公用双手去拔萝卜,可萝卜太大了,好朋友们来帮忙,大伙都累出汗来了。”在熟悉的故事声中大家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生字。
5.生活识字
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识字过程也需要生活经验的参与。“幸”和“辛”,学生总是辨别不清。我把这两个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请学生认真审视,静静思考。一个学生指着“辛”说:“老师,我妈妈是售货员,你看‘辛’这个字,多像妈妈每天工作站立十小时呀,太辛苦了!”学生对妈妈的关心让我动容。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我能记住‘幸’这个字,‘幸’的下面我认识,是钱的标记。你看一个人在土里挖到了金钱,就像我们学过的谚语‘黄土变成金’,多幸福呀!”“你怎么知道那是钱的标记?”“我陪妈妈去银行存钱,看到过。”是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其实,教无定法,但有良法。面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任,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创造多种适合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识得精彩,记得牢固!
参考文献:
[1]刘丽霞.让小学生识字充满情趣[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2005(04).
[2]杨自敏.低段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