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汇聚东方与西方相融之华 共享艺术和科学相生之美

2015-12-19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教育家蔡元培思想的两大支柱就是科学教育和美感教育,他终其一生积极倡导,甚至在弥留之际留下八字遗言:美育救国、科学救国。 
  早在1998年7月,学术杂志IEEE Spectrum的封面上就印着一句话:“艺术与科学——当艺术家与工程师一起工作,结果出人意外”,其中的专题报道指出艺术与科技整合时代已经来临,互动成为科技与艺术的原动力,这也成为全球共同重视的课题。 
  由此可见,通过统整艺术与科技的艺术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一、时尚产品的启示——“苹果”的脱颖而出 
  当听到Apple的时候,相信多数人想到的不是香甜可口的水果,而是时尚的电子产品,“苹果”系列产品受到许多人的推崇,关键还是它的设计。乔布斯在iPad 2发表会上说:“苹果的产品是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以及人文的陶冶,才能感动人心。”美好的外观接近人与产品的距离,其强大的功能凸显强大的科技含量,由此“苹果”打上了文化的符号:西方、品味、国际化、个性。“苹果”的成功可谓是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现实案例。 
  二、城市生活的体验——智能设计的新兴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交融就是艺术的科学化和科学的艺术化。 
  近期热映的《大圣归来》作为全球首部西游题材3D动画电影,在戛纳创下中国动画电影海外最高销售纪录。这部既熟悉又充满东方风格的魔幻电影,形象非常生动,场景奇妙,动画制作技术十分成熟,集数字艺术的编、导、摄、录、美之大全,艺术的科学化给人们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造型采用东方之冠的文化精髓,建造却是运用了生态节能科技体系,英国馆的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传导光线触须的“种子圣殿”,日本馆太阳能发电超轻膜结构的“巨型蚕蛹”,各类展馆成为人类科学与艺术的精彩对话。生活中既美观又智能的家居、工作空间更是比比皆是。 
  三、璀璨星空的仰望——大师的成功之道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也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还擅长刻雕、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钻研科学、工程领域就像他的艺术作品般令人难忘与突出。手稿中约13,000页的笔记与绘画全是混合艺术与科学所组成的纪录。 
  爱因斯坦擅长并经常演奏小提琴,他在科学研究中运用了形象思维,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具有惊人的创造才能。 
  李政道先生非常主张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他邀请了很多画家,通过画笔把一些物理学的精深、抽象的理论表现出来。他认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与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由于这种相联性,有时候科学家可以同时成为艺术家,因为科学与艺术有共同的东西:情感和智慧。 
  四、形象思维的触摸——校园里的草根创艺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本身是一种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质的高低,艺术的想象力与科学的创造力相辅相成。就美术学科而言,创造力通常更包括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多向的迁移能力、新颖的独创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等。实际上,每个人天生都有创造能力,为师者就是要设法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校本课程《学校精神形象设计》围绕学校育人目标:Creativity(创意)、Communication(沟通)、Compassion(慈悲)、Collaboration(合作)、Convergence(融合)、Respect(自重、尊重)、Responsibility(自告奋勇、勇于担责)、Resilience(坚韧不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这些单词结合其含义,创造受人喜爱并且记忆深刻的卡通形象,每个单词为一个形象,进行会意设计,学生作品精彩迭出,如“合作”设计2个小水滴手拉手,寓意千万个水滴汇聚成大海,“融合”设计一半地球和一半人脑组合成一个球体,设计生动有趣,想象丰富,最后付印成时尚新颖的手机屏幕清洁贴,作为学校文化礼品,真正实现“学生创造”的梦想。(右图)这是发光发热的灯泡,又是彩色的头脑,加上天使翅膀,集天地大成,创意无极限。(G8徐暠彤) 
  五、美丽梦想的展望——创意经济点石成金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是艺术构思和创新的特征,其实也是科学创新的特征。卡耐基梅隆大学(2005)认为“创意时代”已经到来。因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而是创意。 
  回望十七岁的乔布斯遇到白宫前顾问鲍尔并告知,假如真正了解艺术,就要到世界各地闯闯。鲍尔由衷感慨,乔布斯虽是辍学生,但重视各种文化的学习,并将音乐、书法、设计及建筑融入学苹果的研发上。而对现在那些硅谷人来说,他们太把重心放在“科技”上,每天坐在电脑前超过20小时,莎士比亚、贝多芬和莫奈都离他们太远,反而缺少创造力。 
  在越来越需要跨学科思考的今天,单一的知识结构只是一面孤立的墙,撑不起一座经得起风雨的楼,并不是只有坐在办公桌前才叫工作。事实上,富有创造力的人,无不有着丰富的生命体验、艺术感悟,然后把生活的点滴汇聚到灵感的蓄水池。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说:“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物永恒的秩序,另一面则以思想表达”。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两翼,,相互融合实现共同的梦想。未来世界的丰富多彩将由懂得科学和艺术、融汇中西文化的人来创造。 
  参考文献: 
  [1]钱初熹.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11. 
  [2]沈致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兼谈“钱学森之问”[J].人民教育,2014(03).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