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校园绿化美化建设策略探讨

2015-12-19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 要:生态环境与人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校园生态。学生长时间处于学校环境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一部分,还是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这一重点出发,,论述重视校园环境绿化的原因,从而分析校园环境绿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建设策略 
  当代学生大多时间都身处校园之中,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成为校园发展的一大趋势。 
  一、校园环境绿化的原因分析 
  首先,随着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提出在校园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校园的环境绿化,生态环境是校园创建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前提。对于现代学生而言,长时间紧盯黑板的后果就是造成越来越多的“近视眼”,符合校园文化设计的绿化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的身心。 
  其次,校园绿化建设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与校园其他建设紧密相连的,最明显的表现是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将校园文化蕴含在绿化建设中,合二为一,能够促进校园的文化发展,创建特色的本校文化。 
  二、校园绿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1.保证足够的场地支持。绿化建设需要占据一定的校园面积,因此,学校在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考虑,提供足够的场地满足绿化需求。 
  2.合理地规划绿化植被的空间组合。众所周知,植被的生长特性不同,植物有高有低,在校园绿化建设中需要根据植被的生长特征,合理布局搭配,在绿化地带实现全方位布局。 
  3.增加观赏性的人文景观。校园绿化建设不仅包含校园植被的覆盖面积,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例如,根据体现校园文化的雕塑、水柱等等,与蕴含人文气息的建筑照相呼应,从整体上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 
  4.教师内部的细节布置。传统的校园绿化只是强调绿化面积,实质上校园绿化除了绿化面积、植被类型之外,还包含细节上的处理。主要就是教室内部的盆摘等的购置,与教室整体氛围相协调,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在细枝末节的处理能够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校园绿化建设的口号由来已久,但是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欠缺使校园的绿化面积长期达不到标准,面对这一困境,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绿化的重视。尽可能地扩大校园绿化范围,并且在保证基本范围的基础上,种植不同的植被,从空间上实现植被的全覆盖。除此之外,校园绿化过程中细枝末节的处理更是绿化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细节上体现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生态环境的发展,打造特色校园。 
  参考文献: 
  [1]陈迎娜.高校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 2015(12). 
  [2]张卫.校园行道树树穴治理与美化建设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11(10).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