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宁夏某高职院校2007级和2013级中职新生前后采用同样的测验工具(UPI)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一类学生的筛选率前后差异很大;在主要心理问题,如情绪、人际关系两方面前后两次调查有较高的一致性,仅在个别项目上存在差异。就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性与一致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UPI调查;心理健康;比较分析;中职新生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中职生作为一个学历层级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随着社会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本文选取了某高职院校2007级的中职新生和2013级的中职新生,采用测量工具——UPI,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对比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变化,有心理困扰的领域是否发生变化,以为日后心理健康工作做指导。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宁夏某高职院校2007级全部中职新生605人,2013级全部中职新生121人共726人,共发放问卷726份,回收有效问卷723份,回收率99.5%。
2.调查工具。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根据问卷的分析标准,,将被试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即需要重点关注和教育干预的对象;第二类是可能有较轻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引起关注,有条件的可联系面谈;第三类表明心理健康,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筛选率比较。
[调查对象\&测查人数\&筛选率(%)\&\&\&一类\&二类\&三类\&2007级\&602\&7.30\&9.13\&81.56\&2013级\&121\&29.17\&34.17\&36.67\&]
筛选率即指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检出率。从上表的筛选结果可知,2007级新生中有7.3%的学生被筛选为一类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和教育干预。2013级新生中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9.17%,比重较大,不容小觑。
2.自杀类因子的比较。从调查结果看,2007级新生曾有自杀意念的人有35人,占有效被试的5.81%,2013级有轻生想法的人有12人,占有效被试的9.92%,比重有所上升。
3.人际交往类因子的比较。2007级中职新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主要集中在:(1)在乎别人的视线,占37.71%;(2)注意周围的人,占34.39%;(3)过于拘泥,占26.91%。2013级中职新生与2007级新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不同在于:2013级新生在(1)(2)上的困惑更多,分别占有效被试的57.85%和54.55%;另外让2013级新生感到困惑较大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人误解。
4.强迫类因子的比较。2007级新生在“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选项上得分较高,2013级则在“对脏很在乎”选项上得分较高。
5.神经衰弱类因子的比较。2007级新生在神经衰弱类因子得分较高的是: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2013级新生得分较高的是:缺乏耐力、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两级学生差异较小。
6.情绪类因子的比较。2007级学生在缺乏自信心、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爱操心三个选项上得分高;2013级在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自信心、缺乏决断能力上得分较高。
7.躯体症状类因子比较。2007级和2013级中职生在躯体症状类因子中的得分相对都比较低,有躯体症状表现的人数较少。
从2007年和2013年这两次中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对比情况来看:
(1)2007年到2013年这五年间中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出现大的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从2007级新生中7.3%的一类学生到2013级新生中29.17%的一类学生,这里虽然不排除由于前后两次调查的主试不同,可能在指导语和实际操作中带来误差,但依然应当引起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重视。
(2)自杀是心理危机状态的一种极端反映,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之分,UPI测试中的自杀类因子指的是“想轻生”,只是一种自杀意念,曾有自杀的愿望,并没有采取行动或者未成功实施。2013级中职新生较2007级学生曾有自杀意念者比重有所上升,从5.81%上升到9.92%。随着我国自杀率的逐年上升,中职生群体中出现“想轻生”的学生越来越多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加大“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先学会爱自己,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专题内容。
(3)从UPI其他因子对比结果来看,中职生整体的身体健康水平没有太大变化;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相对集中在在意他人的视线、他人的评价方面,发生变化的是2013级新生认为自己容易被人误解,不太擅长与人沟通交流,而2007级新生则更多是在人际交往中有些拘泥和胆怯;强迫类因子中2013级中职新生对环境要求较高,对脏容忍度低,2007级学生在做事时需要反复确认否则就不放心;神经衰弱类因子两个年级没有太大变化,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耐力不够,韧性不足、记忆力减退。因此有必要设置一些内容甚至拓展课程专门磨炼学生意志力;情绪类因子中2007级与2013级问题也相对集中,差异表现在2007级在爱操心选项上得分较高,2013级在缺乏判断力上得分较高,因此,有必要在以后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生规划及做选择的能力。
三、建议与预防
从以上对比结果不难看出中职新生的心理困惑甚至是心理问题是存在的,如果不加以合适的引导,必然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出现极端事件。针对调查对比结果反映的问题,结合这些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提高中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1.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在学生真实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困惑方面适当倾斜教学内容:如珍爱生命、人际交往中的方法和技巧;表达与倾听的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管理自己的情绪;科学合理的目标制订等等。
2.针对筛选出的一类学生以及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在自愿基础上进一步面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更多心理帮助的可能,尽量将潜在危险降到最低。
3.丰富校园生活,多提供学习交流、人际交流的场合,一方面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转移分散学生多余的精力。
4.加大心理健康宣传的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人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知道如何自助与助人。
参考文献:
安妍.高职院校大学新生SCL-90与UPI心理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J].中外健康文摘,2012(2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