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各级教育工作人员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创新和完善目前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目的要求下,高中化学老师应运用实验教学法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提出了具体办法。
关键词:探究活动;实验教学;探究学习
一、以实验为基础的含义
1.实验是探究活动的过程
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地给实验进行定义,这样方便老师对化学学习观点进行正确阐述。具体的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实验做什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学生通过做实验认清了化学学科的本质,老师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解学习。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这是化学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将科学的原理进行演示,这种探究性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科学,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实验的这种亲自动手性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科学。
2.实验需要实验方法论的指导
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验方法论的具体要求是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实验教学方法是在实验方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实验方法论对于实验中的观察方法、处理资料、实验法、事实模型法、假说方法等都有具体的指导性作用,学生正确地学习化学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理论作为指导。
3.实验基于实验事实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事实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查阅书本理论和文献的基本情况下得到的间接性事实,一种是通过对于实验现状直接观察得到的结果。两种结果都是科学研究得到的实际结果,实验事实和实验史实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实验事实的理论建立了历史的发展史,实验得到的结果是最开始的成果,史实的进一步发展让化学知识构建成立正确的体系和系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认识。
二、优化高中化学的设计实验
1.创设问题,启发探究
化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出现问题并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老师必须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书本固有的知识内容转化成具体的化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老师在进行相关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问题设定。首先,问题的设计必须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生活中到处都是化学知识,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质和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融合,进一步引出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文化就在自己的身边,减少学习压力。其次,老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要将新旧的知识点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持续地遇到问题,老师要对于学生的困惑进行研究分析,用新旧知识点的矛盾之处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内心感到疑问和困惑,然后自愿地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这种联系性的学习方式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老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社会群体,老师必须适当地关注社会化的知识问题。
2.优化探究,引导方法
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这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和领悟的知识点。老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演示性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变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传统的演示性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率比较低,老师进行了机械化的实验步骤讲解,学生也仅仅是跟随老师机械地重复,时间久了,影响学生的能力培养,现代化的实验课要求下,老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对于实验起到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维能力。老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之前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的结论。而应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学生可以对于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探究性研究,培养高中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硫酸能够促进物质钙化这节课程的时候,老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课程,可以设计一个小的实验,老师可以在实验小烧杯中放入少量的洗衣粉,然后将适量的硫酸加入到小烧杯中,这时就会看到有黑色的物质产生,学生可以针对这种实验现象结合化学的书本知识自我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自己亲自动手实验看是否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在学生自主实验之后谈论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果,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监督指导,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学生自主实验结束后可以进行综合讲解,老师的实验效果是因为硫酸让洗衣粉产生了碳化现象,利用了硫酸能够碳化这个化学知识点,实验得到了二氧化碳,相应的碳化体积加大了,学生也可以对于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互动实验,学生会自主地喜欢化学知识学习,学生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可以设定多个实验计划方案,然后从中选择效果比较好的最优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提供线索,把握研究方向
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控制整体的方向,引导学生多多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探究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应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进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快速地进行判断和总结。老师可以适当地提供线索,线索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避免难度过高,学生理解不了,从而失去探究活动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后收获知识的乐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4.延伸课外,深化探究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老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学习。课外实验相对而言,活动时间限制性比较低,实验的选择范围比较广泛。在课外实验过程当中,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验调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设计分析,从而保证实验设计的目标明确,和课堂内的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学生自己可以小组结合,决定小组讨论研究的课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幅度提高。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了醇和酸制备酯类这节课程之后,学生可能对于内容记忆不够深刻,理解不透彻,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现象,家长在做饭或者炒菜的时候往往喜欢添加一定的调料,比如适当地加入少许的醋或者是料酒,这样的饭菜会更加香气扑鼻,这种现象应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生成了相应的酯类。老师让学生结合实际现象进行分析后,学生的理解就会加深,明白了有机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这样还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地将知识点融入实际应用当中去,渐渐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将会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水平,提升创造能力,将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为了贯彻新课改教学要求,提升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效率,老师应该将实验基础教学广泛推广实施,科学地创设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适当地提供线索,把握研究方向,让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日后的化学学习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松.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教育实践与思考[J].中学学科网,2013.
[2]何克康.试论高中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D].学周刊,2014.
[3]张敏.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现状调查分析[J].化学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