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在路上”——关于语文新教材的体验和反思

2014-03-21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在路上”——关于语文新教材的体验和反思

实验中学分校 初一语文备课组


    试用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已有一年,用一部外国小说的名字比喻,我们已“在路上”。一路上,我们全组老师谨小慎微而又饶有兴致地领悟着新课改精神,演绎着新课改风貌。如今,我们的感触颇深,收获益丰。在此,我们谈谈实践中的所思所为所感。
    人教版《语文》包装精美,内容丰富,充满浓烈的人文和时代气息,让真正热爱语文的人找到了回归的美感。徜徉在文学的浩浩旅途,追慕大师的潇潇遗风,左手携 起诗歌的雨露,右手怀抱散文的芬芳,灵动的文字是嬉戏的清风,朗朗的音律如悠远的牧笛……一如人生所有的境界,让生命回归,寻到自然。教材十分开放,较旧教材而言,它是新时代的产物,是活脱脱的师生驰骋的舞台。教材推崇"薄书厚读",它始终以载体形式让师生在其间走个来回。教材内容既生活化又理想化,它一会儿让人着实可见,一会儿又虚无缥缈,它植根于现实,又寄托许多美好的幻想,既有对生活的描绘和体悟,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幻想。它乘载着师生一同领略奇山秀水,饱览古今中外名作,了解各地风俗民情,感受人间真情,谱写动人诗篇,体会做人真谛。有了它,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就有了依托,有了保障。
    手持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它呢?显然,我们杜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要求师生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我们力求转变教材的地位,转变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学的方式等,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功效。
    一、 教材地位的变化
    在教材地位上,它不再成为所谓的“圣经”,不仅仅是“文本”,更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一种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它允许并倡导师生对给定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有其自身的解读 ,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地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实现对教材的创生和开发。
    二、教师角色的变化
    实行了新课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三、教师行为的变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变化。
    首先,我们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促进学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我们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自我上,我们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我们强调合作教育。
    四、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
    国际教科文组织反复强调:21世纪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综归一点,就是要“会学”、会自主、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讲究教学方法,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学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构建新知识,提高技能,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所以我们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2、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3、讨论探究,训练学生自主解释疑的能力。 4、合作学习,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5、制做实用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五、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
    在所有教学手段中,最重要教学手段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观念的改变必然体现到教学语言中来,思想指导言行,言行是思想的外壳。伴随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的教学语言有新的内涵和新的形式。因此,我们多用精练隽永的语言点拨,避免罗嗦重复的语言;多用了导演式的语言启发学生,少用演员式的语言,让学生“唱戏”,让“观众”把目光投向待发展学生;多用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学习,少用指令性语言让学生消极“应试”。多用了商量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少用定性语言进行评判。多用鼓励性语言扶植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少用复定性语言浇灭其思想火花。来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12年生活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的学生,怎么会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怎么能够不唯书、不唯师,怎么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于是我们学习新课标,努力改变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行为注意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庞维国先生将“自主学习”概括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汇总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如研究性学习中的小课题和长作业(Project)通常需要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生(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基于我们对学生的尊重。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七、评价方式的变化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在对学生评价上改变过了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全面地综合评价学生。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生评价中,我们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认真态度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在评价中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过程中,注意了教育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评价方法。通过多主体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在评价的内容上我们采用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潜能与特长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也要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处境及发展的不同要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在评价形式上我们采取自评与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与课堂观察、管理评价与激励评价、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那种在期末“算总账”的方式,同时改变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从宏观层面来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工作思路是“先立后破,实验论证,逐步推广”;但是从微观层面来讲,作为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的教师恐怕要有“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勇气和胆识,因为我们正在经历和实践的是一次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我们必须首先在头脑中颠覆旧的观念,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然后才能在实践中有所作为,重构新的教育行为,为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道路。
    这时候,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有了路”,而第一个走路的人一定是披荆斩棘,历经磨难的,一如今天的我们!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