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浅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

2014-03-2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     在新的课程中,不仅学生会受益一生,老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到底要发生那些转变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教师要注意教育理念的变化。新的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
    1、课程要求不要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古人也说:“授人,不如授人以渔。”美国人把这句话译成英语是: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today .Teach me to fish 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 由此可见,他们是读懂了,前者只能一日受益,后者则能医生受益。
    因此,做为一名教师,要站在育人的角度审视教学,改革教学,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法指导,重视思维训练,这样必然会使学生终身受用,必定有利于学生的一生发展。
    比如,我在讲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我先教给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先读一遍题,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最后想解题思路计算出来。教给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后让学生预习这一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这样,学生完全靠自己的探索学会了这道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情感教育,重视习惯培养,重视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坚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
    2、新课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注重学生终生学习必 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能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硬背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中科院的林群教授讲,数学要“傻瓜化”,要“机械化”。要能被生活中的人们所使用;数学是大众的,不是只属于“聪明人”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改变学生与课程间的生硬关系。作为未来的大众--学生们,也就自然地参与到课程之中。如此,学生的数学兴趣还愁提高不上来?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愁没有效果?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比如,我在讲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在课的最后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生活情景。小朋友最喜欢肯德基了,我设计的肯德基幸运大奉送问题,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注意: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周围。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布置了社会实践题:让学生去调查周围商品的数量、价格的倍数关系,并列式解答,再一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在课的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动脑筋离开教室。怎样走,能使老师明白剩下的同学是刚才走的那三位小朋友的几倍,使学生更加惊讶地发现:数学知识里自己这么近。
    没有生活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难以参与,也就谈不上探索性学习。
    3、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所以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注重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西欧北美的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以为学习者需要同其他人联系,以便对客观世界如何建构的方式方法取得共识;同时,在学习中,集体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通过集体对复杂的学习情况 、个人提出的假设或学习者自己关于问题的解决的可能性的个人设想进行讨论,才能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对自己进行思考,学习者在这种意义上才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学习,并把学习持续下去。因此应该把学习活动置于一个社会环境之中,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中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采用谈话交流做为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以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互动。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云:“乐所思方有思泉涌”。同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眼、口、手、脑四者要都动起来,而且要动心、动情。让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发现和掌握新知识,并且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数学教师要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从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急性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旧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与学生已绝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际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该是严父,及时纠正,绝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就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幅幅鼓励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教师应该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教师最主要的就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只有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才能发生质的转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要多用发现法来进行教学。发现法是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来的,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办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教学中,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的精神,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三、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变化。
    课程改革后,教师要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教学情境的变化,将促进学校教学活动的重组,也将激发教师研究新问题的热情。教学情境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加和教学情境的改变。这样,常规教学活动的框架记将发生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的方式将发生改变,新的教学工作将随之建立。
    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交往也发生了变化。
    隋文心是开学不久转来的一个女学生。瘦小,眼帘总是下垂着,每时每刻都是一言不发。办里有一部分学生都叫她“哑铃”。上数学课,大家都不愿和她一个小组,因为她每次摆学具都是最慢的,影响小组的荣誉,刚开始的时候,有几个学生爱数落她的不是,针对这一点,我首先和她那小组的同学取得联系,让每一个人都来帮助她。接下来我发现隋文心成了那一组的热点人物,他们逼着她说话,一个星期以后,这一小组的同学已经是形影不离了,“哑铃”终于开口说话了。这充分说明了,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人。
    再比如,我在上《加法应用题》一课时,把多媒体与数学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我为学生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领你们去动物园,好吗?”然后多媒体展示了一个生动逼真的画面,在美妙的动画的演示下,学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并解答了这其中所蕴涵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兴趣浓厚,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它把教学内容制成动画,学生喜闻乐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功能大,可以运用图像、声音、颜色、特技等多种方式把知识展现给学生,既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又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并能留下深刻印象。
    四、教师要注意学校生活的变化。
    新课程,将改变着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们将发现,学校正在努力地适应着他们,而不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去适应学校。学生在校园里将变得轻松和愉快。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群体,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当前,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
    要想把数学教学水平真正提高上来,我特别注意在校园里,与学生进行坦诚地交流,对学生地评价应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前在布置学生作业的时候,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我都要给予或多或少地批评,结果不是很理想的,不完成作业的同学照旧不写作业,完成作业的同学也是草草了事。经过认真地思索,我改变以往对学生地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奖励的方式,凡是完成作业的同学,老师都要给小红花表示鼓励,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就没有小红花,眼看别人的小红花越来越多,即使老师不批评他们,他们自己也会有一种紧迫感,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的教育时认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在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真诚地面对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才能获得成功。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新课程,犹如一列火车,平稳地驶进我们的心中。新课程给我们带来无限地机遇,新课程将创造崭新的学校,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将伴随着新课程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