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如何建设优秀教材?专家提出7大主要观点

2014-03-2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如何建设优秀教材?专家提出7大主要观点

  新世纪的中小学教材应当是什么样?如何建设一套优秀的中小学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魏国栋负责、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一些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材建设现代化的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探索。这个课题的主要成果不仅表现在义务教育教材的研究与实验、普通高中新教材的研究与实验,还对教材分析和教材建设史进行了研究,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课题把握和研究了教材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动向,又紧密结合具体的教材编制工作,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迅速直接地转化到了中小学教材编制中,编写了新颖而受欢迎的新教材。该课题成果受到专家鉴定组高度评价,本报刊发该研究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如何建设一套优秀教材?课题组提出了自己的主要观点:

  1.在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中整体考虑

  中小学教材建设必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一部分,把自身放在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把自身定位在推动素质教育深化和发展上,力求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念和革新精神,学科教材的改革也要纳入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整体加以考虑,树立学科教材改革的整体观。   2.重点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实际上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材建设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尽快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注重的是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

  3.迫切需要构建相应的大德育观

  中小学教材设计必须考虑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如何渗透的问题。任何回避教材的教育性或忽视教材在传递传统优秀的价值观念上的积极作用,都将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重大的方向性损失。   对中小学教材建设来说,除了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德育内容外,还要把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社会发展观、科学技术发展观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环保观、可持续发展观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等,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性功能,注重挖掘各科教材蕴涵的丰富的德育要素,使道德教育贯穿到文化传统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

  4.迫切需要建立动态发展的基础观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历来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坚持“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优势,然而,它需要不断地更新。学校课程教材的基础也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动态发展的课程基础观。   我国基础教育在基础方面陷入的主要误区是学校课程教材统得过多;必修基础太多,并且主要是一种对每个学生要求相同的平均基础,没有建立起基础分流的机制;没有真正处理好“双基”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抓“双基”实,抓能力虚,没有能够认真探索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指标和实施方式。

  5.必须正确处理知识、儿童和社会的关系

  目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学科本位论的偏向。所谓学科本位论,一是绝对地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把学科与科学等同起来,对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程度,也就是中小学生的可接受性考虑不够,对社会需求的定位不恰当。二是在对待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时,缺乏宏观的整体观念,片面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以致每门学科都面面俱到,层层加码,每门学科都“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造成教学内容深难重。三是只重视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而不重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所能起到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6.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中小学教材建设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新的理念应该首先来自教学实践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小学必须时时不断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但是学制、课时是有限的常数,在有限的学年、课时里,既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从不同层面寻找办法。从教材改革来说,要从教材设计的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应当只做加减法。在吸收现代科学新成果的同时,对教材中传统的东西也要正确对待。不能认为凡是传统的东西,都是老的、旧的、没有用的,都在删除之列。   7.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现行教育方式或课堂教学方式适应的是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正在持续地改变着人们基本思想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预见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和课程将带来的变化,教材建设将逐步摆脱单纯纸质媒介的状况,发展出多样化的教材形式,动感的、交互的多媒体教材将成为教材开发的新领域。

  学校课程以及教材将越来越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渠道,或者说,课程、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显然把教科书作为圣经一样来进行解读是陈旧的、过时的学习方式。如何开发、利用课程和教学资源,是课程教材编制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