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评价改良的几个问题
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良是根本教育课程改良的重要构成部门。经过一个学期的改良实践,国度根本教育课程改良尝试区的教育实践事情者们在评价改良的理念、要领和体制等方面做出了各种有益的实验和探索。他们在改良历程中布满了热情并支付了巨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振奋和钦佩的。在尝试区可以看到各种富有创意、切合本地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改良举措。这提示我们,在当前阶段,各地发挥本身的缔造性是最重要的,统一奉行某一两种具体的评价要领可能反而会束缚尝试区的手脚。评价改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决不是奉行一两种新的评价要领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别的,在一些要害的改良理念没有被深刻领会之前,施行某些具体的做法可能会呈现外貌化和潮水化的现象。针对各地进行学生评价改良遇到的问题说一些我们的意见,但愿能够为尝试区深入开展下一阶段的事情提供参考。
一、突出评价的成长性成果是学生评价改良的焦点
中小学评价与测验改良的底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改变评价过度强调甄别与选拔成果,忽视改造与激励成果的状况,突出评价的成长性成果是学生评价改良的焦点。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历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成果与教育方针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成长性成果集中浮现了“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绝成长变革的历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完善。学生的成长需要方针,需要导向、需要激励。成长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别化的成长性方针,不绝收集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信息,按照学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学保留在的优势与不敷,在此根本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造建议。成长性评价考虑学生的已往,重视学生的此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品级分数并与他人比力,而要更多地浮现对学生的存眷和眷注,不单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程度上的提高,到达根本教育培养方针的要求,更要发明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成长中的需求,辅佐学生认识自我,成立自信。
成长性评价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
成长性评价基于必然的培养方针,这些方针显示了学生成长的偏向,也组成了评价的依据,这些方针主要来自于课程尺度,也充实考虑了学生的实际环境。有了评价方针,才气确定评价的内容和要领,才气不绝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成长性成果。成长性评价的底子目的是促进学生到达方针而不是检查和评比。成长性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所以,成长性评价了解学生此刻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阐明学保留在的优势和不敷,并在此根本上提出具体的改造建议。
成长性评价是注重历程的。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历程,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样要经历一个历程。成长性评价强调收集并生存表白学生成长状况的要害资料,对这些资料的泛起和阐明能够形成对学生成长变革的认识,并在此根本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敷给以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造建议。
成长性评价存眷个别差别。每个学生都具有差异于他人的素质和糊口情况,都有本身的喜好、优点和不敷。学生的差别不只指测验后果的差别,还包罗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喜好等各个方面差异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速度和轨迹差异,成长的方针也具有必然的个别性。成长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差异配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差异特点及其成长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成长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成长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感化。成长性评价倡导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感化,改变已往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加入评价内容和评价尺度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感化,通过“协商”告竣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历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历程。
二、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方针的具体浮现,反应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只要为社会培养及格的国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糊口的个别。学会做人、学会干事、学会相助、学会学习对一个国民的根基要求。因此,在新的课程尺度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方针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只包罗根本常识和根基技能,还包罗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历程与学习要领。学生在学习勾当和未来的糊口与事情中,其常识技能、感情、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历程和要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成长的偏颇。因此,依据教育教学方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一定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和实践中,仍然差异水平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测验转的现象,反应在学生评价的内容上,呈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派,对测验涉及的内容优先考虑,重点担保;而对测验不涉及的内容则较少存眷。
固然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社会、家长或上级部分的压力有密切干系,但作为教育事情者,首先要对峙教育的追求和抱负,把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对峙育工钱本,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理念。教育不能只存眷升学率,而应促进每个学生的活跃、生动、主动的成长。其次,要在看法上逐步让教师、家长和教育行政部分认识到,全面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切合学生的久远好处。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必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要领”,“把家长但愿后世成才的火急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表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偏向上来。”要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社会对人的要求正在变得多元化,全面成长意味着更强的适应能力,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气成为人才。即使是选拔性的测验,其测验目的和测验内容也在向素质教育靠拢。最后,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绝进行探索和实践,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事实证明常识技能、感情、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历程和要领密不行分,相得益彰,全面成长不只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后果,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爱糊口、会糊口的人。
三、当真掌握学生成长性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历程,包括一系列环节,诸如确立评价方针和评价内容,设定评价尺度,选择评价要领并收集数据和资料,告竣和泛起评价结论以及评价的反馈等。评价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彼此制约。明确的评价方针和内容是选择评价要领的根本,笼统或琐碎的评价尺度倒霉于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而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就不行能告竣正确的评价结论,从而影响对学生的反馈并提出公道的改造建议。
评价及其改良仅仅存眷某个环节或采纳某种要领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必需同时存眷评价的每个环节和整个历程,对评价进行系统研究。例如,表示性评价是测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好要领,但如果掉臂评价内容一味奉行这种要领,在评价学生根基常识点时也用这种要领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如果在评价改良中不注意评价历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就可能使得改良事情收到实效,出格是在学习此外地域或学校的经验时,如果只把片断的对象拿过来,没有领会其相应的理念、原则、配景及其局限性,很有可能呈现外貌化或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在进行评语改良时,有的学校要求只能回收激励性语言,这往往使评语陷入空洞和教条,呈现一味赞扬学生,回避恰本地指出学生不敷的现象。
四、真正浮现评价的历程性
成长性评价的焦点是存眷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评价成长性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历程性,即通过对学生成长历程的存眷和引导,在必然的方针指引下通过评价改造教学,不绝促进学生成长。
评价的历程性应具体表此刻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按照必然的尺度对其成长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必然的方针指导下,按照学生的根本和实际环境,给以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造建议,而不但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五星、品级照旧分数。例如,在一个单位的教学或完成某项功课后,按照课程尺度和教育教学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要领、常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相助、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按照学生的根本,指出学生的成长变革及其优势和不敷,在此根本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公道的改造建议,就典范地浮现了评价的历程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历程性评价中,要将按期的正规评价如小考试、表示性评价和即时的评价如学生功课、课堂表示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两方面的评价对改造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是同样重要的。历程性评价必然不要拘泥于形式,如硬性划定日常评价的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只要教师对学生的调查和积累到达必然水平,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记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在学生的功课本上,也可以放在学生的生长记录袋中,还可以是学习陈诉单。要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系统地生存下来,这样才气浮现学生成长变革的轨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身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造本身的学习。
五、按照课程尺度确定具有可操纵性的评价内容
国度课程尺度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测验命题的依据,是国度打点和评价课程的根本。浮现了国度对差异阶段的学生在常识与技能、历程与要领、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根基要求。课程尺度与教学纲要差异,它不划定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这一方面给教师和学生创设了更辽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掌握和实现教育教学方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课程尺度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浮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内容及评价尺度。教师面对新的课程尺度,一定也必需有一个摸索和实验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尺度的根本上,将课程尺度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出明确的、具有可操纵性的评价方针和评价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评价方针的导向感化。因此,教师必需在一节课或一个单位的教学之前就按照课程尺度和教学内容设立得当的评价方针,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要领和评价任务,在教学历程中不绝收集各类信息,监控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造。
从课程尺度到评价方针再到评价内容是一个具体化的历程,浮现了教师对课程尺度、教材和教育教学方针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评价内容不能过于笼统,这样会削弱评价的可操纵性而且有可能增加评价结论的纷歧致性。例如,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可以剖析为立意、格局、语言等三个方面,如果在评价文章的语言时照旧感想笼统,还可以再将其进行剖析为准确性和表示力等。对评价内容的得当掌握反应了教师对教学方针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教师通过评价确定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评价内容进行剖析时,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必需是全面、重要和有效的,不然就会削弱评价数据的公道性和有效性,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时,将上课时的坐姿作为评价内容和要害指标可能是不得当的。因此,教师必需在教学实践历程中不绝摸索,将那些能够真实、恰本地浮现评价方针和评价内容的重要指标归纳出来,以增强评价的操纵性和导向性。
六、恰本地运用多种学生评价要领
常识与技能,感情、态度、价值观与历程和要领的存眷与整合。强调评价的历程性而且存眷个别差别。这就要求改变将纸笔考试作为独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的评价要领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考试以外,另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调查、小论文、生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示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历程性并存眷个别差别,运用生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须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示学生成长变革的资料能够反应学生生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生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实浮现个别差别。同样,表示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勾当或完成任务的历程不单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勾当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相助、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需要注意的是,倡导新的评价要领并不是否认已有的评价要领如纸笔考试的感化,各类评价要领都是为必然的评价方针和评价内容处事的,必需按照差异的评价方针和评价内容选择得当的评价要领,应制止在评价要领改良中呈现赶时髦和形式化的现象。例如,对付根本性的常识点,利于纸笔考试进行评价是得当的,能够很好地担保评价的笼罩面和深入水平;而用纸笔考试可能就难以评价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样,用表示性评价评价学生的根基常识点不单费时费力,还不能担保笼罩面。每种评价要领都有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不敷,我们必需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如生长记录和表示性评价存在着费时费力,打点难度大,对教师要求高,评价结论的一致性相对较差等困难和不敷。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运用各类要领的能力,担保各类评价要领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要取长补短,按照差异的情境和要求运用差异的评价要领。
七、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学习历程与要领的评价
各科课程尺度都强调了培养方针的三大规模,即根本常识和根基技能,感情、态度、价值观和学习历程与要领,,与根本常识和根基技能对比,后者的评价有着较大的难度,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非学业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不行捉摸的,如说一位学生“热爱故国”,“热爱人民”就过于笼统、抽象。如果一个学生在热爱故国方面被评为“中”或“差”,其具体寄义又是什么?如果一个学生获得“优”,这个月变为“良”,其评判的依据又是什么?
其次,非学业评价必需与学科教育方针和日常教学勾当紧密结合,因为这些内容是培养方针的一部门,是必需存眷的,同时它们也是学科教育教学勾当的有机构成部门,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要领。要制止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工钱“制造”某些情境,或回收尺度化的量表对学生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是不值得倡导的。而日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