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它产生的理论背景、优点和局限, 不同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但为完成某种特定的教学目标,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应注意策略的复合与协同。我在教授上述高二政治第五课"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就采用了范例教学策略与发现教学策略的结合使用。
3 根据教学价值目标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稳定、典型的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最富活力的教学环节,是教学改革中最广、最有潜力发挥的领域。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和品格价值既互相关联、彼此互动,又有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的形成特性要求教学采取与形成特性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形式。知识价值的形成特性是主体反映客体,与其形成特性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形式是认知;能力价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与其形成特性相适应的教学形式是培养;方法价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体将关于操作要求的认识转化为主体的操作过程,与其形成特性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形式是训练;品格价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体认识系统、情意系统、行为系统的和谐发展,达到主客观的统一,与其形成特性相应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养成。根据不同教学价值的形成特性,我们可以形成以下教学模式:
上述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请参看《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此外,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任何教学内容都具有知识、能力、方法和品格四项最基本的价值,只不过有所侧重而已,所以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应注意教学模式的复合和协同。根据前面所述高二政治第五课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学好本节的关键是要有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方法以及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因而其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能力+方法"模式。
4.根据教学价值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组织形式的总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是隐性方法和显性方法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内化"所使用的观察方法、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隐性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进行"外化"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显性教学方法。我们平常所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显性教学方法。很明显,不同的教学价值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充分实现政治教学价值,我们将不同教学方法对教学价值的实现的作用分析如下:
以上教学方法必须合理使用,所谓合理使用,一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与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相适应,二是指任何方法孤立使用都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教学价值结构,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合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