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体会
新课程改革已经引起整个美术教育界的关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以及“三个代表”,贯彻于整个新课改当中,并制定了有待完善的《美术新课程标准》其改革目标明确,更适合儿童素质的发展,更适合美术文化的传承,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氛围,宽松、和谐,有利于儿童健康的发展。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以前的美术教育模式等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的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相接近,注重意想性和选择性,能有效的传承文化,尽量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进度的发展,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定义为“必修的艺术文化课”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即美术教育是文化教育,而不是专业技能教育。美术教育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美术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文化的层面来看,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民族的美术,产生相应的美术形态,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性。把美术学习提高到美术学习的层面。可以使我们对美术有更深的了解。对各民族的美术文化也有了更广泛的理解和尊重。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更需要发挥各民族的独立性。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从美术学科本身来看,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他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暗含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把美术学科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学习美术。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广泛的文化情境是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主线,始终贯穿整个美术教育的全过程。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教育,其发展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儿童绘画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特殊阶段,它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创造精神的培养。老师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关系。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欲望。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老师要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去诱发儿童的创作灵感,不能给他们套上一些条条框框,为培养一代充满创造力的人才。我们应该高度强调尊重、保护、鼓励儿童的自由和相想空间,从而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那么他们才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的积极性在美术学习当中不容忽视,学生的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美术文化学习的效果。就这一点,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得积极 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激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美术课国家课程标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只对学生积极性进行了有力的调动。
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惑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即重视结果激励,更重视过程激励。满足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动机的激励也是提高积极性的关键。课程标准为学生创造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丰富化多样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生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独立自主的处理问题,增强学生的满足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结果中能表答自己的观念、情感、思想。给学生的精神以回报,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新课程标准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生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的实施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潮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参考资料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