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师德建设是新课程改革之本

2014-04-0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热点导读】:增强信心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探求激励机制  巧设教学情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师德建设是新课程改革之本 自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手段。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新课改的直接实施者。落实新课程改革,责任就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实事求是地说,对于教师来说,实施新课改,我们到底有多少有效的准备?我们无法把握。如果进入新课程的实施只是响应一种号召,只是记住了关于新课程的一些概念、术语就匆忙上阵,那么新课程的实施质量、效果就要大打折扣,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现如今审视、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浮躁与虚假”的现象。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尚且把“道”放于首位,今天的师者更应提倡新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课改不仅要求新形势下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应该具有为人师表的优秀师德。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新课改之本
    1.思想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主动投入到新课改之中。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表现在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和勤业精神诸方面。师德基于教师高尚的人格,而教师的魅力是从其人格特征发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推动了学生追求高尚的美感?是教师精神和道德的表率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社会的典范和权威的代言人,学生乐于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谈何容易。现在新课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常言道,信其道才能够敏于行。教师要对新课改有新的认识,要不断颠覆自己过去的观念和做法,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我区推进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就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有的教师认为让教师把时间让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把总结交流让给学生接受不了,抱住老方法不放,结果是老师和学生疲于挣扎,学习效果甚微。只有转变观念,才会身体力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好基。
    2.道德行为的转变促使教师身先力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以德治校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和科教兴校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的阵地。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能献身教育,无私奉献,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如:有的教师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对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把教书育人的天职置之脑后;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有偿家教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不按时出勤,工作不怕轻,工资不怕多,对绩效工资的实施斤斤计较。此外,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对教材生疏,教法呆板也并非个别现象;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差的也有;还有个别教师收受学生物品,乱收费,违反纪律,放弃原则的现象;甚至不顾场合、不顾身份,说一些庸俗低级的话,做一些低级下流的事。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塑造教育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没有良好的师德做基础,新课改无异于石沉大海,或是纸上谈兵。
    二、新课改理念下师德的特点
    1.具有爱心是优秀师德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师道德,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的合作,而这就要求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就要求教师真正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解和关爱学生是教师建立师生感情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理解每一位学生,与他们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关爱每一位学生,使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教师的爱、真诚与温暖。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体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找出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寻求积极有效地解决方法。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师爱,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的凝结,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感则更难。师爱是神圣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是一种不记回报、严慈相间的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听其言”“信其道”。魏书生曾讲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心灵是由爱筑建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应充分发挥教师高尚人格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2.良好的基本功是优秀师德的体现
    教师的语言、动作、教态、绘画、多媒体技术使用、板书等是教学的多种辅助手段。如教师工整的板书设计不仅仅是教师工作的需要,而且会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记得上高中时,我的同学中有几个人的字写的特别好,我很羡慕。追问原因才知初中的语文老师字写得特别漂亮,受其影响,他教的班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浓,高中毕业后除一个学生有残疾全部考上了中专和大学。这就是无声的教育范例,胜过千百次的教诲。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写教案、撰写论文、绘图画表还是随手板书,都应做到清晰干净、字迹工整,以便起到学生效仿的作用。另一方面,工整清晰的板书设计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它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神,可以说首先从心理上占领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在课堂上、教师应自觉加强语言修养,因为提高巧妙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是师德修养在课堂上的展现。师者在课堂上应做到文明规范地使用语言,还要使语言有艺术性和幽默感,做到言简意赅、语言适中、富于启发性和吸引力。有艺术性和幽默感的语言不仅能活跃气氛,而且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学习的趣味性,因为课堂教学当中若有废话脏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负面影响是远远大于课堂之外的,因此课堂上教师使用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语言、整洁的语言、对学生美的语言的锻炼,塑造美的人格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3.学会欣赏是优秀师德的体现
    差生也是一种资源。“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总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若能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他们都会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中有这样一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蔡林森能让8分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不是天方夜谭。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新课改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特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容纳得下他们,做耐心的说服教育。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说得好:“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为他们高喊‘加油’。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了,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帮出来的,更是教师辛辛苦苦教出来的。
    4.读书学习是优秀的师德体现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要深刻认识现代社会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党员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能力和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要的基本功。教师应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该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学能力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善于捕捉各种灵感,还要及时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能力。在新课改中,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和查询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等角色转变。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当中,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要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在千万种信息中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到新课堂当中,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努力。因此,新课程要求新师德,它将会为教师的人生与事业的发展打开一片晴朗的天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拓开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建美好的乐园。目前我校积极响应区教委的号召,积极进行绿谷读书行动,广大干部教师自觉投入到学习充电的活动当中。学习是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