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增强信心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探求激励机制 巧设教学情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悉心研读教材,轻松驾驭课堂
文章
来源
于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解说教材的流程是:研读教材,了解编排特点;落实课标,把握教材关键;关注方法,理解数学算理;用好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一、研读教材,了解编排特点
1、注重整体布局,编排螺旋上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教材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呈螺旋上升的特点。
注重整体布局 编排螺旋上升
内容由浅入深;要求由低到高;方式由扶到放。
(1)内容由浅入深
知识上的前后联系
已学知识二上表内乘法二下除法认识二下乘法口诀求商 三上有余数的除法
现学知识三下 除数是一位是的除法
后续知识四下 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知识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从策略上看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本单元也不例外,内容是由浅入深,计算由易到难。
(2)要求由低到高
新课标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
?A “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B“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不同的内容对学生思维水平要求是有区别的,有的只需要达到“了解”,有的需要“体验,探索”。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A、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B、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C、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D、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3)方式由扶到放
如笔算除法例1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的过程。再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笔算竖式结合起来。如,当学生说“先将4捆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时,结合分的过程,在竖式的十位上商2;当学生说“再将2根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时,引导学生在竖式的个位上商1.然后告诉学生竖式的简便写法,弄清中间过程中的一些0可省略不写。这是教给孩子怎样做,是扶着走。
在教学笔算除法例6时:由于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及算理,此时就放手让学生自主笔算,根据学生笔算情况,把正确的与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比,让在对比中理解:A、当商的十位或个位上位0时,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B、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不仅需要整体把握,也需局部深入。
要对教材文本进行精读和细读,重视教材中的旁白和对话框。
2 、注重计算教学,并融于解决问题;
3、注重从需求出发,加强估算教学
二、落实课标,把握教材关键
(1)研透编写意图,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如教学除法例1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的过程。再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笔算竖式结合起来。如,当学生说“先将4捆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时,结合分的过程,在竖式的十位上商2;当学生说“再将2根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时,引导学生在竖式的个位上商1.然后告诉学生竖式的简便写法,弄清中间过程中的一些0可省略不写。书写格式和理解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例3时,238÷6的笔算过程试商是难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思考:A先用6去除几?B、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该怎么办?C、2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掌握试商方法是重点。
( 2)紧抓位值原则,突破计算教学的算理
同一个数字,由于它在所写的数里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除了本身的值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值”。例如“5”写在个位上,就表示5个一;写在十位上,就表示5个十;写在百位上,就表示5个百等等。这种把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的原则,称为写数的“位值原则”。同样的数字,位置不同,所表示的“值”就不同。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其根本,都离不开“位值原则”这一条主线。
计算时,不管它的数怎么变,根本依据位值原则是不变的
三、关注方法,理解除法算理
1、加强自主活动,重视算理探索
这个单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程序思考方法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结合直观操作活动,自主概括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竖式书写过程时,我们将竖式的书写总结为1商——2乘——3减。
2、拓宽情境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时,除了书中提供的场景,还可以根据我们灵宝地区的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3、重视估算教学,多方结合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我们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4、加强乘除联系,提高推理能力
乘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 )=60。又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四、用好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1、站在学生角度阅读教材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怎样笔算?
?与以前学习的一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区别?
?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起学生思考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站在研究者的角度领悟教材
教材位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一教学领域,从整套教材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学习的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延伸和发展,它的运算法则和计算方法又是多位数除法的基础,起到承前继后的作用。
文本理解:
?明线:怎样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算理是什么?
?暗线:即为什么这样算?
?还是归到位值原则上来,领会除法都是以被除数的“位值”为标准进行计算。也就是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