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论文]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所谓“义利观”是指人们如何对待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观点。这里的“义”主要包含两方面的 意思:一是“正义”,即指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标准;二是“义气”,即主持 公道,同情他人的正义行动或甘于替他人承担风险和牺牲的气概。这里的“利”指物质利益和功利,它涉及到 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近年来,我教研室把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对沟通思想,将学校教育与家庭同样都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编后话:从本义上说,利是劳动成果,义是合理分配,所以,孔子说:“见利思义”,看见劳动成果,就 考虑应如何合理分配。“义然后取”,合理分配,才可以领取。如果不合理,或不明白来历,就是不义之财, 不可取。后来,将私欲、多吃多占、以权谋私,都归结为私利,把秉公办事,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称为公义 。义就有了伦理学上的意义。封建时代的开明思想家、资产阶级的进步改革家,都提倡重公义轻私利,无产阶 级革命者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