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与根基模式

2014-03-10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与根基模式

 【摘 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根本出发,主要研究了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所涉及的十大体素,在此根本上提出“个体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协商学习”设计的两种根基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的设计历程进行了详细解释。

   【要害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配合情境场 个体化自主学习 小组协商学习

   教学设计成长到今天,按差异的分类要领,有差异的教学设计类型。但以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根本和设计的重点工具为分别尺度,则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两大类。这也是一种最根基的分类要领,从目前来看前者成长的时间较长,其理论与实践也较完善、成熟,尔后者则是方才鼓起的,但却是此后教学设计成长的偏向。这里我们主要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根本出发,来研究它的组成要素与根基设计模式。 一、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界定

   指导思想主要包罗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人才观。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是缔造人才,不是仿照型人才,更不是常识型人才。现代人才的具体特征是:(1)能力与常识是根本。具有宽广的常识面,1~2门有本性的专业特长是形成较强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根本,而综合能力又是现代人才的最根基的素质。(2)智商与情商是底子。既要有较高的智商,更有有较高的情商,智商是不行缺傲幽根本,情商才是能否乐成的底子。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大量能经受各类波折与压力、坚忍不拔的人才。(3)创新是魂灵。“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魂灵”,同样是现代人才观的魂灵。所谓现代人才,必需是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2.现代教师观与学生观。现代教师在教学历程是起主导感化,引导学生学习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的计谋,是学生学习的辅佐者;学生是教学历程的主体,是一切教学勾当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给学生教授常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常识的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3.现代教学观。教学历程包罗教的历程与学的历程,教的历程处事于学的历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只有科学地设计外部情况,使其适应学习的内部历程,学习才气顺利而快速地产生。充实更换内部因素去积极加入、探索、思考,培养发明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气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历程设计、教学要领设计、充实认识学习历程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必不行少的环节。由此可见,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实际上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根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比力清晰地界定“学”与“教”的内涵:以“学”为中心的“学”等于以学习的问题(内容)、学习勾当和学生为设计的焦点问题,是处于最重要的职位;以“教”为中心的“教”则是以教的内容、教的勾当和教师为设计事情的主要问题,它处于设计历程的主要职位。

   二、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本

   教学设计首先面对的是教学勾当、教学历程,而它们又是教育勾当。所以教育学的一些理论、道理、要领对教学设计具有普遍的指导感化,它就不行制止地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本;教学勾当、教学历程同时也是一种教学信息的流传勾当,所以流传学的根基理论、流传纪律及其研究成就也就成为了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本;教学勾当与教学历程同时照旧一种学习历程和学习勾当,分开了对学习历程的认识、学习纪律的把握而去设计教学历程是不现实的。

   所以,研究人类的学习历程、学习内部机制和纪律的科学——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理论根本。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本,除了上述三种外,另有一种更重要的理论根本——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历程诸要素进行公道、系统化设计的历程。即使要素沟通,遵循教育学、流传学、学习理论的道理和纪律,只要设计、布置这些要素的主导思想差异,就会设计出差异的方案来,也就会有差异的设计和教学的效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本虽然也是这四方面。它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本前两者是基底细同的,所差异的主要是现代教育思想与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有前面讨论过的现代人才观、现代教师观、现代学生观和现代教学观。除此而外,另有素质教育观、终生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等。学习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常识的得到不是靠教授而来的,而是通过学习情境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而得来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感化。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情况的四大体素,强调对“学生”的设计,对学习情境和对意义建构的设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人,是一个活生生、有头脑、有感情、有行为的人,不是被动的、任人摆布贯注的工具。教学要从人的本源出发,在学习常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感情、陶冶情操,培养一代体格健康,有常识、有思想、意志刚强、感情高贵的人才。总之,人本主义出格强调解个教学历程要以人体、人性为底子,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这两种学习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根本。

   三、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

   教学设计涉及到一个庞大的教学系统和教学历程,要考虑的因素比力多,比力庞大,有大情况的因素,教学历程的因素,也有教师、学生的因素等等。

   但就其重要因素而言,主要有10个要素,这10大体素根基涵盖了教学设计的主要方面。

   1.学生 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归宿和焦点,所以,必需对学生的根基特征、已具备的根基常识和认知布局、学习气势派头等有一个根基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勾当中处于什么样的职位?它有哪些自主权和交互行为?如何更换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学生”要素所要研究和考虑的。

   2.教师 固然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已不再是处于中心位置。但也并不料味着教师和教师的“教”就可以完全抛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辅佐制定学习计谋、学习方针、提供学习资源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感化。

   3.交互学习方法 学习的交互方法很是富厚,是思维感情的加入?照旧外显行为的加入;是与教师、学生交互?照旧与机器、网络、教学软件进行交互;是面劈面的交互?照旧通过媒介进行交互;是真实的交互照旧虚拟的交互等等。学习的交互方法是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一个比力显著的特点,也是培养学活跃手能力、创新能力、浮现以“学”为中心的法子之一。

   4.学习方针 学习方针也称培养总方针,主要包罗对学习者培养的阶段性方针和学完学习内容之后所要到达的单位方针。这两个方针应是一致的,后者处事于前者,单 元方针是阶段性方针实现的根本,总方针的实现又依赖于差异时期的阶段性方针的实现;而培养总方针则和社会发 展的大情况和总需求、现代人才观、学习者的具体状况相联系,差异的社会需求,差异的学习者状况就会有差异的学习方针。

   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实现学习方针所必需学习的常识内容,是我们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操纵的工具;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布置同学习方针、学习计谋、学习者特征等联系在一起。

   6.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为顺利地学习、把握学习内容,尽快到达学习方针而选择或创设的情形与情况。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情境的创设要与学习内容相统一,与学习历程相协调,它的感化是推进学习的进程。

   7.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具体学习内容的帮助内容和延伸,是为了学习内容更全面、更博识而设计的。它既与学习内容相统一,又与学习内容相区别,是帮助性的学习内容。

   8.学习计谋 是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学习的要领、学惯用媒体、学习方针和学习方案的一种模式和要领。其焦点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实浮现学生的认知主体感化,高效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方针。

   9.学习评价 学习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节,新课程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学习历程、学习功效进行评价,并对评价功效进行阐明、判断,以此来调控、修改后继教学设计的实践勾当。没有学习评价就不行能有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

   10.创新空间 要在学习内容的挖掘、泛起顺序,在学习结论奉告的方法长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思维要领和空间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余地,要引导学生进行缔造性思维和实践勾当。

   四、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根基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除了与组成要素有关外,它还与教学设计的类型等因素有关,下面我们主要研究两种类型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1.个体化自主式学习模式

   在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中,主要包罗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针、学习情境、教师、学习资源、学习计谋和学习评价等要素。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在开始学习某一内容之前,总是有必然的常识、能力根本,在这个一般根本上,有一部门常识、能力和经验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是相近的,有联系的,这就是学习产生的直接根本——配合经验。在此根本上,学生自主操作各类教学媒体进行学习严这些教学媒体可以提供各类百般的学习情境,浩瀚的学习情境配合形成一个学习有效产生的场合——情境场。它是自创的、适宜的学习情况。学生在情境场中按教学方针的要求,用必然的学习要领和计谋来学习常识内容,并不绝进行评价,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与学习情况外的教师、学生、专家和学习资源进行交流、交互,以使学习更有效。虽然有效的学习勾当还需要必然的人文根本和科学根本来支持,这就要求学生有博识的常识面。他们之间的干系可用图1暗示:

 模式的根基特征:

   (1)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中心。一切设计勾当都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这是这种模式的第一大特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情况、学生根基特征,组成了学习历程的根本。学生的根基特征(常识、能力根本、价值看法、配合经验等)是学习顺利产生的根本。所以,学习与配合经验紧密相连,这个配合经验是教师、学生、媒体、内容(学习内容)所配合拥有的,配合构建的,它是学习乐成的桥梁。

   (2)学习情境——创设的学习情境组成了学习产生的情境场。学习情境的创设要与学习内容、方针相统一、相协调。跟着学习内容、方针的不绝变革,情境也在不绝变革,不绝变革的学习情境就形成了学习顺利进行的抱负场合——情境场。

   (3)教师——学习的指导者、辅佐者。教师仍然对学习历程和学习勾当发生必然的影响和感化,这些影响和感化主要是通过学习媒体、学习指导等形式来产生的。

   (4)学习计谋——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要害。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适学生实际的学习计谋作为支柱,一切设计都将是没有功效的。

   (5)学习评价——是检验学习成就的手段。学习评价在整个教学历程中随时不绝地在进行着,按照评价的功效来调控学习历程、学习计谋。

   (6)交互性——是这种模式的第二特征。学生的学习勾当动始终处于较活泼的交互之中,它要与情境、内容、方针 进行交互。学习历程中要进行不绝地评价,需要的时候,还要与学习帮助资源、大情况、教师进行信息交流,以索取有用的、有辅佐的信息。

   (7)开放性——主要是指相对付学生所处的学习情况而言,学习勾当是开放的。它不绝地要与外界进行交互、交流,以确保系统的活力,打开创新的空间。

   2.小组式的协商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包罗学生、教师、配合情境场、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针、评价等要素。小组协商学习的情况是由学生和教师、学习内容、教学媒体提供的情境等因素配合形成的。在这个大情况中,差异的学生学习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但他们各自使用差异的教学媒体创设差异的情境。在协商历程中,这些差异的学习情境通过彼此交融,形成一个配合的情境场。各人在这个配合的情境场中差行协商学习。这种学习有时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不绝进行评价来到达学习目的,甚至还可能向社会情况寻求辅佐,寻求资源,整个学习勾当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历程,你可以随时参与进来,也可以随时退出。这种形式的殳计勾当主要集中在学生间如何协商,如何交互,如何形龙一个良好的配合情境场。他们之间的干系用图2暗示。

模式的根基特征:

   (1)交互与协商——是这种模式的重要特征,交互主要有学生间的交互、学生与学习媒体、学习资源、教师、大环;境的交互;协商主要产生在学生之间,有时也产生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专家之间。

   (2)以学生和学习勾当为中心——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和学习勾当仍然是设计的中心,但这其中心的工具不止一个,而是有几个或十几个不等。

   (3)配合情境场——主要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学习情境,除此而外,另有协商工具间的交互行为所形成的具有人性的、具有感情的学习情境,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更有活性、缔造性的配合学习空间,我们称其为配合情境场。

   (4)开放性——是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一个配合特征,所差异的是开放的形式和水平。该模式中的学习历程,不只涉及到配合情境场中的资源,并且还要向教师、学习资源、学习情况和社会情况开放、求助。

   我们对这两种模式只进行了大致的研究、探讨和实践,其公道性有待教学设计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愿它能引发同行们的研究兴趣和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院南国农 《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成长》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2

   [2] David H Jonassen and Lucia Rothrer—Murphy,Activity Theoryasa Framc work for Designing constructcvisist Leaming Environmen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V0147,NO,1,1999.

   (作者单元: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师范学院315211 , 浙扛省宁波市宁波大学法学院政治系315211 ,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312004)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