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随想:我说我做新教材
试用北师大版教材已有两年,一路上,尝试老师们谨小慎微而又饶有兴致地贯通着新课改精神,演绎着新课改风采。如今,我们的感伤颇深,收获益丰。在此,我们谈谈实践中的所思所为所感:
北师大版《语文》包装精美,内容富厚,极富童趣,布满浓烈的人文和时代气息。综观全貌之后,眼前顿有开阔之感,注入了新理念的教材,融各类综合训练为一体,揽各个学科为一统,惟妙惟肖,相得益彰。教材十分隔放,较旧教材而言,它是新时代的产品,是活脱脱的师生驰骋的舞台。教材推崇“薄书厚读”,它始终以载体形式让师生在其间走个来回。教材内容既糊口化又抱负化,它一会儿让人着实可见,一会儿又虚无缥缈,它植根于现实,又寄托很多美好的理想,既有对糊口的描绘和体悟,也有对美功德物的向往和理想。它乘载着师生一同领略奇山秀水,饱览古今中外名作,了解各地风尚民情,感觉人间真情,谱写感人诗篇,体会做人真谛。有了它,学生的常识、技能,历程、要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绩有了依托,有了保障。
手持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它呢?显然,我们杜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要求师生以成长的眼光来看待它。我们力求转变教材的职位,转变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学的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功能。
在教材职位上,它不再成为所谓的“圣经”,不只仅是“文本”,更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觉到、贯通到、思考到的一种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它答允并发起师生对给定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绝进行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绝地转化为“本身的课程”,实现对教材的创生和开发。
至于教师角色,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本性的调和、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历程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阐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类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呈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陈纪律性的认识;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引导和加入社区的一些社会勾当,注重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角色的转变,一定发生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应变革:教师不只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辅佐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反思,加强同盟间的相助。学生的角色又是怎样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焦点理念。学生是成长的个别,是奇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成立一种使师生本性全面交往根本上的感情干系,使得师生心灵彼此相同,使得师生缔造性充实发挥,使得师生性情和魂灵得以提升。
学习方法的转变是课改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成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绝销蚀。转变学习方法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酿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绝生成、张扬、成长、提升的历程。
在实施历程中,教师要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内在的需要,享受学习的乐趣,对本身的学习真正负起责任来。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昆虫世界》伊始,为了让浩瀚的昆虫立刻显此刻儿童的眼前,我们更换了孩子的五官,让他们听昆虫发出的声音、看板画、猜谜语等猜猜都是哪些昆虫在昆虫王国里玩,学生很感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勉励学生独立学习,并缔造各类时机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本身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一节《走进春天》语文实践课,课前,老师先让学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让学生通过找找、看看、读读、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剪剪贴贴,选择本身喜欢的要领学习,带着独立学习的成就进课堂与师生交流、探讨、相助。课堂上,学生们有的带来了找到的资料甚至是本身拍到的春光,有的带来了本身画的春天的图画或剪贴的作品,有的带来了本身写的《春之颂》、编的古诗《春之韵》、现代诗《春满校园》,有的边歌边舞。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说到了春的骨气、春天里的节日、春天的衣食住行、春天的草木花鸟,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显现着独立学习的魅力。
每个学生都有本身奇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觉,有着差异的调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奇特本性和具体糊口,为每个学生富有本性的成长缔造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别,努力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雨铃铛》一诗描绘了春雨洒在房檐上、滚落到地上发出的“沙沙”“叮铃当啷”声,清脆悦耳、美妙神奇。教学时,教师操作诗歌特点,结合儿童糊口经验,借助情境,引发学生斗胆想象,“你见过春雨还洒在哪里?它们是什么样的?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答复是八门五花的,春雨像珍珠,落在荷叶上,摇来又晃去;掉进池塘里,就像木鱼敲,咚咚咚咚;春雨像鞭炮,打在玻璃上,噼哩又啪啦;春雨像筛豆,打在花伞上,沙啦沙啦;春雨像架琴,打在铁皮上,叮当叮当;春雨像座钟,滴答滴答;春雨像只温柔的手,抚摸着我快快长大。孩子奇特的体验所迸发出的奇思妙想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这种本性化的学习正是教学的价值地址。
在学习中,要求学生用本身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本身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雨铃铛》一课,老师为了让学生对雨有更深入的了解,带着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沐浴春雨,听听雨声,尝尝雨味,玩玩雨水,把本身融入雨的世界里去。与雨的接触,有的同学在“绿心日记”中写道:“我喜欢春雨,她似一位温文尔雅的小女人,暗暗地来到我身边,轻轻拍打着我,和我说暗暗话。我伸手想拥抱她,她却淘气的跳到我的手心上,给我挠痒痒,我趁势一舔,凉凉的、咸咸的。”又有同学写道:“天正下着小雨,我们和老师一同在操场上感觉春雨的滋润,我仰面朝天,清凉的雨水渗入我的肌肤,真是神清气爽啊!可纷歧会儿,我的身上、衣服上全都湿漉漉的,像是被人泼了一盆冷水,混身冰冷。第二天,我伤风发热,痛苦难忍。嗨,都是春雨惹的祸。春雨,你是无形的杀手,我讨厌你!”如此发自内心的又富有童趣的截然差异的言语,若没有亲身的体验,是难以倾诉的。
在教学中,我们还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干涉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串学习历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历程当作是发明问题、提出问题、阐明问题息争决问题的历程。课堂上,我们要能听到孩子们发问、争论、思想、研究的声音,要有孩子冲破对老师的迷信与盲从的那种批判性思维的声音。教学“凿壁偷光”一词,有同学问:“为何不消‘借’而用‘偷’”?一位同学答道:“借是要还的,他底子不消还。再说,偷很不文明,倒不如用‘引’或‘透’。”长此以往,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就能唤起孩子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他们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
为了共同课改,我们还极力开发和操作语文课程的各类资源,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跟着课程成果的转变,评价的成果也产生根天性的转变,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感化,存眷学生的生长和进步状况,并通过阐明指导,提出改造打算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本着这种促成长的目的,本学期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做了改良,变单一的后果陈诉单为综合的素质评估册和心心对话栏,包罗对学生思想、道德、感情,语文、数学、艺术素养形成的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多样性,如语文素养评定,综合写字、根本常识和技能、口语表达与寒暄、语文实践能力等的测试。评价回收同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心心对话栏”是教师、学生、家长互敞心声的处所,是互相努力和成长的原动力。
一段时间的摸索,师生的面貌大有更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能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学生词丰言美,积累了必然数量的词汇、古诗及百科常识,一些学生还时不时的“诗性大发”,胡乱地做上一两首,有的还被刊登在报刊杂志上。学生思维多纬度,一年级学生仿写“谁来了”的确是出色绝伦。学生在识字、写字,朗读、诵读,自学、质疑,搜索、处理惩罚、运用,功课、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本身奇特的要领,具备了继续学习的潜能。有必然的综合素质,能用音乐、图画、行动等表达本身对文字的理解。此后,我们将持之以恒地走进新课程,一同演绎新教材更为壮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