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特点

2014-05-1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更多 精品 源自 教 案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中的热门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进程,遵循的是儿童品德与生活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把真实性与烦恼性,童趣性与教育性自悟性与启发性的统一,视为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最为显着的特点。
    一、真实性与仿造性的统一
    儿童生活化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的真实性。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他们的生活天天在进行,时时在进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品德教学应该从儿童生活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用于引导儿童的再生活。例如: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 “ 认识你真好 ” 首先引导学生体验小学生生活的愉快,应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 我像小树苗 ” 寄托着老师,父母共同的祝愿,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仿造性的途径主要有:自仿性,即师生根据教学的需要重视自己以往的真实生活图景。这种仿造的主要人物没变,但生活的时空,事件的缘由等都发生了变化。仿造性,即师生效仿或演练的是他人的真实生活,使学生进入当时当地的情境中得到一种间接性的直接体验。
    二、童趣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童趣性是儿童生活最为显着的特点之一。凡具有童趣性的活动,他们就倾之爱之,否则就会避而远之。儿童生活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扑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从童趣出发,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自悟性与启发性的统一
    学生品德的形成,很多方面要靠他们的生活实践中自悟。自悟是儿童道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悟来自于体验,但又高于体验。体验是从图景转换为主的图景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不是知识的类加,而是儿童大脑发生着的生活阅历,生活物景和未来的希翼蓝图的关系,与结构的自组织的转换活动。领悟到人类如此丰富的语言。随着这种感悟的不断明晰化,系统化,他们便会使用一些恰当或非恰当的短语、词句等来表示自己的顿悟和心得。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去获得知识和道理,是学生学习品德最本质的方式。所以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学生的自悟加上他人(包括老师)的启发,两者相互融合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更多 精品 源自 教 案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