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多媒体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应用
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正确处理的策略分析
创新”,在创新里面兜圈子。二是对创新的庸俗理解。如“创新就是要说出一些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创新就是敢于标新立异”、“创新需要胆量”,等等。上述观点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片面理解,真正的理论创新应该是既继承、沿袭传统,又超越、扬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下三种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理论继承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继承优良传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理论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所在。优良传统是理论创新的坚实基础,理论创新是继承优良传统的必要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担负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灌输到党员、干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之中的光荣使命,指导他们进行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斗争。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风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是经过几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成熟起来的,全面体现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方针原则、内容方法、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经过了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反复检验,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结晶,反映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验总结,具有长远的意义,不仅过去适用,现在和将来仍然适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的一些基本理论,对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当前和今后,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开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原则。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个优良传统充分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动力。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对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而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坚持和发扬正确的,摒弃和纠正错误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的。把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死搬硬套,是错误的;但是,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另起炉灶”,也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是把继承和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对于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生命力的优良传统,必须坚持,并结合新的实践加以弘扬、丰富。如果丢掉这些优良传统,就等于丢掉了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丢掉我们的传家宝,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创新也就失去了基础。同样,如果拘泥于过去的传统,不勇于抛弃那些不正确或因为历史条件变化而过时了的东西,墨守成规,照抄照套,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会因丧失生命力而黯然失色。只有尊重唯物论,坚持辩证法,批判继承,在继承中创新,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核心,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是一以贯之的,特别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更趋深刻、成熟、完善,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指导原则作了深刻的论述,而且对具体操作办法作出了明确指示,标志着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理论创新,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优良传统的论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论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论断;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论述;关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的论述;关于反对腐败、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论述;关于发动全社会都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健康向上的舆论力量和社会环境的论述;关于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维护政工机构权威和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论断;关于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方针;关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越要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越要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越要强调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论述;关于要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的论述;关于要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的论述;关于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高度的论述;关于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关于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两大新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原则、新方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学科建设基础上等论断,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其中绝大部分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但是势易时移,有些也确实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亟待创新。现在有些地方思想政治教育不尽如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继承不够,没有充分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其次才是创新问题。因此,要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以防止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理论借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开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既要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汲取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一切积极成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处理好创新与借鉴的关系。对此,毛泽东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1](P191-192)
在社会生活日益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全面开放的时代,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背景下,各种社会实践和科学领域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更加突出,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和联系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广学博采,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知识。但是,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思想文化必须讲原则、讲方法,要在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果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不加分析地一律当成先进科学的东西来推崇和吸收,甚至把在其本国都存在很大争议,并没有多少人接受的某些学术思想也奉为至宝,盲目接受,照搬不误,就必然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偏离正确方向,走上邪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借鉴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借鉴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创新。吸收和借鉴其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只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所必需的条件和手段,它不等于也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只能来自于对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创造性的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借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作用表现在:可以开阔研究问题、探索创新的视野和思路;可以为创造新的经验提供某些有益的营养成分;可以为论证某种创见提供依据和证明。二是要善于借鉴,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借鉴的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盲目取代”的倾向,即大量吸收相关学科的新成果,又没有很好地消化,没有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融为一体,以至于产生了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病,其结果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被淹没在相关学科的学说之中。另一种是机械拼装的倾向。每一门学科的研究成果都以特定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都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在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时,要注意体系内容的融合性,要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充实,不能把其他学科的理论简单地搬运过来,机械地拼装,以免造成体系混杂的弊端。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做好如下两方面借鉴:
首先,要善于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变化过程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创立、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吸收了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与其他多门学科互为交叉,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与创新过程中,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从研究对象来看,在社会科学的领域中,有一部分学科都是以人的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人的思想及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根据研究的角度、重点、切入点和方法等的不同,划分出各门学科,比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都属于这类学科。上述各门学科都是以人的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在研究的目的、方法等方面,必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存在着某种联系,即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当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客观依据。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