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创新

2014-05-2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热点导读】:多媒体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应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创新 文章 来 源 教育网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2)05-0006-04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符合科学精神、时代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确立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育人科学化水平,实现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践和理论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蕴涵
    1.爱国主义是需要继承发扬的思想传统。爱国主义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当前最鲜明地体现是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投身祖国建设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意识解决的是大学生履行什么职能、执行什么任务的问题。大学生只有确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内在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动力才会持久不断地产生出来。将责任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除了它是高等教育基本的要求之外,还有着特定的政治内涵。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的神圣责任,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只有把投身祖国建设作为核心价值观来看待、来遵循,才能使大学生具有献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勇于承担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1世纪的今天,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满怀热情、积极投身其中,这是他们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大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世纪,社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将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自己发展成为建设现代社会的骨干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根本要求之一。
    2.集体主义是需要倡导的价值原则。集体主义核心是人民本位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强调,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它汲取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以民为本”的传统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标准。这是集体主义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尽自己之所能,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践当中去。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这些都是把巨大的热情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增长才干,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大学生还要有相互关怀的仁爱之心。仁爱之心,人皆有之。作为高校大学生更应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助残帮困、关心他人,这都体现着大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尚的人格应该体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同情、宽恕、怜悯及恻隐之心。大学生可以在社区生活、社会考察、地区慈善活动中感受爱心教育,培养与人为善、敬畏生命的良好品格,以形成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进而形成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需要构筑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作为自己最大的价值追求目标。大学生应当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美好的制度理想,在人类历史上曾有无数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前景作出过详尽的描述,把社会主义制度描绘成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这体现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离人们的这种理想和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大学生因为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对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因此,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在逐步体现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目标。只有把这个道理向广大大学生讲清楚,才能从根本上坚定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把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摆在突出位置。当代大学生必须是有理想的青年,必须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青年。因为这个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纳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增强努力学习的动力,把远大理想和自身成长结合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成才报国。
    4.求真求实的科学理念是需要坚持的治学态度。大学是求知的神圣殿堂,大学之所以神圣,就在于它是知识的渊薮,是科学真理生长的园地。求知是大学生的天职,必须树立起求是求真的理念,在求知之路上不断探索,辛勤耕耘。科学真理从产生那天起就肩负改造世界,实现人类梦想的重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求是求真就是要做到,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揭示客观规律,用科学的思想方式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要有掌握科学知识的热烈愿望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要刻苦钻研并力求掌握具体科学所提供的理性知识,要自觉地运用科学真理于社会实践,敢于和善于同一切愚昧和谬误作斗争。
    掌握科学知识的热烈愿望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不是建立在个人名利和虚荣心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高度责任感之上。大学生有这样的热烈愿望和献身精神,有了求是求真理念,就能如饥似渴地去猎取造福于人类的知识,就能百折不挠地去为真理而斗争。真理和科学在人们心中具有什么样的位置,是一个人在实践中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自觉按照真理的要求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一个人事业能够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大学生要刻苦钻研并力求掌握具体科学所提供的理性知识。大学生刻苦钻研具体科学,不仅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长智慧和才能,而且增强人们的事业心,形成实事求是、奋发进取、坚毅顽强、忘我劳动等优良品德。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扎实学习科学理论,完整掌握理性知识,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理念,使自己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5.创新创造精神是需要弘扬的时代要素。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归根到底有赖于各个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大学生理应把创造创新精神作为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创造创新精神包括适应创造创新要求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造创新精神可以激励和孕育创造创新,形成创造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创新发展提供引导和动力。没有创造创新精神的价值取向,创造创新就会失去内在动力。况且我们的文化中也还包含着一些因循守旧、不利于创造创新的因素,对创造创新起着抑制和阻碍作用。有了创造创新价值取向,就可以克服这些因素,弘扬中国文化中革故鼎新的传统,为创新提供持久动力。因此,创造创新精神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之一。
    创造创新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知识面、敏锐的头脑、灵活的适应性等等。大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发挥首创精神的广阔空间。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自觉接受创造创新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学习必要的科研方法,从而培养自己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自己勇于实践、勇于创造创新的能力。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原则
    1.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还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根本的示范与指导意义。
    高等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中坚力量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认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指导大学生自我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把人生价值、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步达到使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因此,在当代大学教育过程中,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生的培养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些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并发挥其引领作用。
 

[1] [2] [3] 下一页

文章 来 源 教育网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