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2014-03-11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围绕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中,无疑,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课堂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

  【典型案例】 富有诗意和生命活力的教学

  1.不同的学科唱“同一首歌”

  听惯了以往那些界限十分分明的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当记者在武昌实验小学三年级2班听课时,便习惯性地去问,今天我们听的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人家告诉我,是“学科联动课”。何谓“学科联动课”?它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对基础工具学科进行综合,在内容上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渗透和整合。我们下边要听的这次联动课,单元主题是《青蛙与蛇》,它要用5天时间来完成这一单元主题的教学任务,记者听的只是第三天的课。

  关于《青蛙与蛇》这个文本,是现行美国小学四年级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青蛙与蛇》是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主题是小青蛙与小蛇的纯真友谊与动物世界“青蛙与蛇”天敌本性的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武昌实验小学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自主选择了这个文本内容,开发了联动课这种课程形式。

  首先出场的是教语文的王鹃老师。“上节课我们阅读了故事的第一部分,小青蛙和小蛇快乐地玩了一天,今天我们接着‘阅读’第二部分,看看小青蛙和小蛇回家之后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在课题引入中,王老师着意用了“阅读”这个词,这便“告诉”我们这节课的特色是“阅读”。事实正是如此,王老师采用朗读、默读、小组读、全班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验小青蛙与妈妈、小蛇与妈妈之间对话的内心感受。

  在学生认识到“青蛙与蛇”这种不可抗拒的天敌事实后,老师适时地提出“自然界里还有什么动物类似于青蛙与蛇这样的天敌关系?”的问题。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王老师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把语文课与科学课有机地联动。

  本节课的高潮处,是小青蛙和小蛇分别听了妈妈的一番教诲后,所产生的“明天”到底去不去找“好朋友”玩的强烈矛盾冲突。这时,教室里响起伤感动人的音乐。老师让学生分别以小青蛙或小蛇的口吻给对方写一封短信,告诉你的决定。学生们均表现出思维与情感被激活后的积极反应。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沉浸在小青蛙和小蛇的伤感、矛盾的心境中,迟迟不愿离去,甚至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

  接着王鹃老师出场的是教数学的安宏老师。这堂虽是数学课,但我们却看不出要上数学课的痕迹。课一开始,年轻的安老师和学生一起,蹲在地上学起蛙跳,趴在地上学起蛇行。安老师俨然成了“体育老师”,熟练地指导着学生蛙跳和蛇行的动作要领。

  经过这样一段蛙跳和蛇行的热身后,安老师突然转移话题,提出:“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蛙跳成绩呢?”学生们拿出尺子,测量起自己的蛙跳距离,并填入《小组蛙跳成绩统计表》中。“除了通过统计表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安老师点明主题。同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方格图上制作条形统计图,请学生互相评价,并就全班同学蛙跳成绩做分析。“我们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全班同学‘蛙跳的成绩’,如果你是小青蛙,看到这样的成绩,那么你会怎样想?”安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显然是在扩展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安老师最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打出“五种蛇每小时滑行速度统计图”,让学生从中分析所发现的“信息”。学生就是在这种玩玩、做做、议议中,“轻松”地上完了这节课。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更充满青春活力的熊晓燕老师。熊老师带着学生们边唱着英语歌边跳着舞,开始了她这节英语课。她要把小青蛙和小蛇在前边语文课上表现出的快乐、恐惧、忧伤的心境在这节英语课中再现出来,让学生学会三个主要句型:I am happy.Let’s be friends(我快乐,让我们做朋友).I am afraid.Don’t eat me(我害怕,不要吃我)!I am sad.I miss you(我忧伤,我想你)!

  熊老师首先让学生在快乐、恐惧、忧伤三种完全不同的音乐背景中,反复练习这三个句型。接着,她又用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反复运用三个句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是不断地反串。熊老师就是这样,把英语课与艺术课联动起来,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点评:武昌实验小学的“联动课”,软化了学科的边界,它使不同学科的内容相得益彰,反映了现代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这个“联动课”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体现了现代课程改革的最高理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还有语文课注重“体验”、数学课注重从生活中学习、英语课注重情趣性和游戏性等这些特点,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2.在情境情趣中学字、词

  这是中山路小学二年级3班的一节识字课,执教的是何柳老师。

  上课铃响后,何老师没有太多的开场白,而是让学生谈谈经历过的冬天的感受。因为这节课要学的字词都与冬天这个季节有关。老师顺势把学生引到今天要学的生字和词语上。经过几分钟的学生自读和小组读后,老师则出示生字卡,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蜡”、“梅”、“翠”、“蛇”、“刺”、“滑”、“冰”、“绳”、“蟒”、“猬”这些生字,并指导发音规则。“生字读得多准呀!相信这些生词你们也一定能读好。”何老师手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学生们选择了“挑战认读”的方式。第一个被叫到的学生,是挑战何老师。接下来,有挑战全班的,有挑战某个小组的……学生们的情绪很高涨。

  “这一个一个的词,要是把他们组合在一起,那可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闭上你们的眼睛,想一想,那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老师趁机拉开一幅冬景图的蒙布。学生们睁开眼睛,禁不住惊叫起来:“哇,好美呀!”老师把12个学生叫到前边来,每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把词卡贴到大图上。接着,学生们把这些词按每三个是一组“好朋友”分成“天气”、“动物”、“运动”和“植物”四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适时地夸夸孩子们。

  最后,老师出示CAI课件,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画面,来认识、领会每类词每个词所表达的内容。四类词的课件都出示后,老师把他们串联起来,于是出现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完整画面:冬天虽然有——寒流、大雪、北风,可“岁寒三友”却一点也不怕冷——腊梅、翠竹、苍松,有些小动物躲进了洞里过冬——蟒蛇、蚂蚁、刺猬,小朋友们多勇敢啊,他们迎着风雪在锻炼身体呢——滑雪、溜冰、跳绳。

  点评:看这样的课,感觉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字、词本是抽象的,但当老师把他们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时,他们便一个一个地变得鲜活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是高的,因为它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新课改强调的趣味性、活动性和选择性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3.用美术语言“说”舞蹈

  这是中华路小学段小龙老师在二年级4班执教的一节美术课,课题是《我们来跳舞》。段老师要在这节课中完成指导学生“看懂舞蹈语言、体会舞蹈的美,并用美术的语言将自己感受的美表达出来”这一主要教学任务。

  课一开始,段老师便分别请学生到前边来表演在生活中都比较熟悉的踢足球、洗衣服、骑马的动作。“同学们表演得都不错,如果能配上音乐、服装,再给你们一个舞台,那么是不是就像在跳舞了呀?”段老师在揭示着本课“舞蹈”这个主题。接着,段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舞蹈《春》、孔雀舞、蒙古族舞、天鹅舞、新疆舞、西班牙斗牛舞、藏族舞等画面。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模仿最喜欢的动作。“这么美的舞蹈,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他们记录下来呢?”段老师顺势质疑。“我想把她画下来”、“我想用彩泥捏”、“我想用剪刀剪,做舞蹈服装”、“我可以用相机拍下来”,孩子们各有各的“高招”,老师则用“画家”、“雕塑家”、“服装设计师”、“摄影师”等这些溢美之词来肯定、激励孩子们的想法。

  接下来,段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们展示黄胄的《新疆舞女》画、法国德加的《天鹅湖》画和中国古代雕塑《玉舞人》等美术作品,来指导学生欣赏。下边该是学生自己“做”美术作品了,但段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动手做,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刚才欣赏过的自己最喜欢的舞蹈动作、最喜欢的服装……并想一想用什么美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接下来20分钟,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和材料,来“做”自己想做的作品。一件件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形成了,他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着对舞蹈美的感受。

  点评:这节课改变了目前仍普遍存在的美术课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现象,重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把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这正是新课改所期望的美术教学。同时,这节课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发现、感受、学习、表达中进行的,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