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新闻娱乐化现象试析

2014-09-2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精品 源自政 治科

    【论文关键词】:娱乐化;市场化;第四媒体;行业规范;媒介控制 
    【论文摘要】:新闻娱乐化是中国新闻界近几年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是新闻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也是新闻专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浅要的分析。首先,文章对新闻娱乐化做了的界定,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受众、制度、新闻思潮和媒体形式五个方面对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释,同时从新闻娱乐化对媒体、受众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加以分析,并且运用了一些案例和资料对论点加以论证。 
    2007年10月13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村民周正龙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照片,经陕西省林业厅组织野生动物专家和影像专家共同鉴定,照片是真实的。从而宣告失踪了20多年的野生华南虎重新被发现! 
    10月15日,网上出现了由“党指挥枪”的网友发的帖子《陕西华南虎又是假新闻?》,文章里提到“陕西出现华南虎”的新闻被众多媒体转载之后,也引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网络上对周正龙拍到的野生华南虎进行质疑之后,更多的专业学者参与到讨论中来。 
    10月16日,最早认可这些照片为真的陕西省林业厅对于照片“造假说”予以反驳。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傅德志具名在网站上公开劝喻拍摄者周正龙,早日坦白。傅德志以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权威科学家的身份,称敢以脑袋担保照片有假! 
    10月20日下午,华南虎照片拍摄者周正龙接受采访时非常激动,他声称,“要是照片有假,当场把我头砍掉!” 
    …… 
    2008年6月29日,周正龙承认虎照是假,13名官员受处理。 
    从野生华南虎照片面世到最终的盖棺定论,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至普通的网民,一个个粉墨登场,并且信誓旦旦、情绪激动。一个科学事件,眼瞅着演变成了“娱乐事件”,甚至是“闹剧”。 
    那么何为新闻娱乐化呢?它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简要解析一下新闻娱乐化现象。 
    一、新闻娱乐化的定义 
    “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① 
    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将严肃新闻娱乐化,也就是硬新闻的软化。另一个方面,还表现在硬新闻数量在减少,而软新闻比例在增加。 
    二、新闻娱乐化现象原因浅析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下面我们就简单说一下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1. 市场因素是新闻娱乐化的根本原因 
    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认为“从新闻无法摆脱商业控制这个事实……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为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② 
    随着传媒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还是新兴起的网络、手机等所谓的“第四传媒”,它们主要都是通过将受众二次出售给广告商,以支持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在成熟的通信技术面前,下一秒钟的新闻已经成了旧闻,时效性已不再是众媒体追逐的焦点。于是,一些新闻媒体就从新奇性、趣味性的方面企图吸引更多的受众。可是很多媒体在趣味性上走得太远,一味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更有《纽约先驱论坛报》的斯坦利·沃克给新闻下定义:新闻建立在3个W之上――女人(women),金钱(wampum),和坏事(wrongdoing)。新闻媒体在对新闻趣味性的追求上,使新闻娱乐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2. 受众的需求是新闻娱乐化的直接原因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气氛躁动,公民信仰缺失,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噬待加强。 
    一方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国民的精神压力普遍增大,急需精神上的释放和休息。由于软新闻休闲娱乐的成分很大,媒体便投受众所好,加大报道软新闻的力度或将硬新闻软化,让受众从媒介的日常报道中放松神经。 
    另一方面,中国媒体长期处于国家控制之下,政治宣传意味浓重,受众的排斥感强。在政府了对放松媒体的管制之后,媒体有了更多的话语自由。娱乐化的新闻把重大严肃的硬新闻转化为富有个人色彩、戏剧性和故事性强的软新闻,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进一步拉近和受众的心理距离。受众的主体意识加强,在新闻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被尊重感,对于娱乐化的新闻也就更加关注。 
    3. 媒介控制的放松是新闻娱乐化的推动因素 
    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1990年,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将报刊经营管管理列入第三产业,这是报刊产业化改革的一个转折性标志。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试验,使报业产业实现了迈向新世纪的重要飞跃。而2003年11月18日,由光明日报集团和南方日报集团合作的跨区域大型日报《新京报》在北京的发行,开创了跨区域办报的一个尝试。 
    中央一直以来的相关政策,都大大放松了对新闻媒体的管制,中国传媒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之中。但是中国的新闻业发展尚未成熟,相应的行业规范还不如一些传媒发达国家那样完善,并且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管理,就使得中国的新闻界处于一种相对管理缺失的状态。这种相对不明确的自由状态造成了中国新闻娱乐化、庸俗化的走向。 
    同时,不可否认,政府对媒体报道新闻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媒体对重大敏感的政治公共事务的回避、减少或省略,导致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导致媒体进一步减少公共事务的报道。”③ 
    4. 国外新闻娱乐化思潮的传入是新闻娱乐化的外部因素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的原创,它是由外国“引进”而来。 
    19世纪30年代后,以《纽约太阳报》等为代表一批面向大众的廉价报纸问世,它们避免过于浓重的政治意识形态,以花边新闻为主,突出强调新闻的人情味、趣味性。这种大众报纸的出现,以及它所宣扬的通俗之风气,可以看作是新闻娱乐化潮流的起始。 
    19世纪末,黄色新闻开始泛滥。其中以《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就穿黄色衣服小男孩漫画的争夺最为着名。新闻娱乐化的潮流达到最高点。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传媒狂炒辛普森杀妻审讯案,黛安娜王妃之死,以及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事件,成为美国新闻娱乐化的三大标志性之作。 
    当今文化传播呈全球化态势,各国文化传播交叉发展。处于媒体发展困顿期的中国媒体不免就会学习西方新闻娱乐化的做法。 
    最早进行新闻娱乐化的应该是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晚间新闻》定位为“五性”――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这"五性"最后又都要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它认为:要使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色,可看性是个前提。④ 
    最近几年各大地方台都相继推出了以方言播新闻,将新闻故事化,以吸引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受众,如陕西卫视的《说案》,以及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拉呱》等节目,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为家长里短的事,但是都大受欢迎。 
    中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是舶来品,它从西方传来,结合中国的特色,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生长态势迅猛,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5. 新闻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是新闻娱乐化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闻媒体早已打破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形式,以互联网兼手机媒体为主要形式的第四媒介强势发展,大有赶超传统媒体之势。 
    据CNNIC统计,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

精品 源自政 治科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