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美学思想的特征 内容提要 丰子恺美学思想中的闪光点便是东西方美学观念的“互证”,在“互证”和阐述中实现西方美学思想的本土化转换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生成。丰子恺在介绍和诠释国外美学理论的同时,以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敏锐的理论洞见,提炼出“...
中国文艺美学与东方自然观1 九十年代我国人文思潮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对现代性和西方化开始了批判性的反...
中国文艺美学与东方自然观2 三、中国自然观对自然的认知方式影响了中国文艺美学的观感方式 西方自然观的发展使逻辑理性、技术理性成为人处理自然的权威方式。近代卢梭关于理性主义把自然弄得“暗淡无光”的诉怨[1],终于发展为尼采式的激切控诉:“逻辑和机械...
实践论美学“美本质观”的再审视 自从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形成了四大美学流派之后,美学界迄今没有出现人所公认的新学派。 (1)今天的美学界通行的美本质观,仍然是五十年代李泽厚的美在社会实践说。大学里通用的美学教材,南方高校以刘叔成、夏之放等编...
艺术的美学分类原则与各类艺术的美学特征 为什么要从美学上对艺术进行分类?因各类艺术都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研究分类就是要从特性和规律上认识各门艺术的特殊性,把握它们质的规律性。这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从创作上...
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内容提要】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
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反思 在美学史上,一直把美的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也往往从考察美的本质问题入手。其实,这种问题的提出方式和研究方法一开始就错了,致使美学基本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现在,应当对美的本质命题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并找...
试论文艺美学学科建设 【内容提要】 文艺美学学科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呼唤美与文艺应有地位回归的历史背景之下。它是一种正在建构中的新兴学科,并以艺术的审美经验为其理论出发点。这就同当代的哲学—美学转型密切相关,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精神在当...
“文艺美学”之我见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文艺美学”概念理解较为模糊的现状,在“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建设“文艺美学”这一学科的现实意义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自我之见。笔者认为当前提出和建设“文艺美学”的意义在于三个方...
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悖论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消费主义为标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全方位浸染已是在所难免,以情感制作与“快适伦理”为表征的“后情感主义”审美趋向也日渐明朗。然而,大众文化承诺给人们的欢乐神话与身体解...
当前文艺与理论批评中的审美价值观 【内容提要】 当代文艺不断向审美价值立场回归,这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如何理解文艺的审美特性与价值功能,实际上存在很大分歧。当前文艺审美观念上的一些偏向,必然会影响文艺实践中的审美价值取向。文艺审美本性论、审美快...
中国美学与当代文化产业 今天的演讲我想以“中国美学与当代文化产业”为题,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当代中国美学的角色转换,我认为是从“启蒙功能”转切到了“市场功能”。第二,描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亦即“日常生活审美化”,并试图找到文化...
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三种形态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已走过了近30个年头,从台湾学者王梦鸥的《文艺美学》一书的推出,到上个世纪80年代胡经之先生对这一概念的重提,一直到今天,在这段时间里,有关文艺美学的争论此起彼伏。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有关文艺...
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隐藏在文艺作品中的坚硬内核。它在隐秘处支持着作品的结构,平衡着作品内部的各种关系,并使作品从内到外辐射出美和力量。时代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浮躁和喧嚣的庞大世界,商业的气息吞并一切,大众的评判笼罩一切,“娱乐...
当代文艺学和美学:没有说完的话 《学术月刊》2006年11月号发表了王建疆的《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和“话语霸权”》一文。其中谈到的从顺接和逆接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美学和文艺学传统,从文化基因的高度来看中国当代文艺学、美学的发展战略等,都颇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