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6-02-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 
  一、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学习具有开发学生右脑智力的功能,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意识。所以美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 
  二、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同一件物品出现在不同学生眼前,会有不同的展现。如一个鱼缸,有的学生会想象金鱼,有的学生会想象水草……美术老师要在图案构成、设计、绘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画出独立个性、不同寻常的美术作品。 
  三、引导学生变动对象的比例关系 
  如果在恒定的思维下,我们人为地夸大或缩小事物,可以获得一种新的形象,想象力就此无限放大。在漫画教学中,这种效果尤为突出。 
  四、引导学生将对象拆分组合 
  局部重组就是将不同的事物,如将动物、植物的局部加以改变,组成新形象。如狮身人面像、九头蛇、美人鱼的造型等。在剪纸、图案、雕塑等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引导。 
  五、引导学生更改对象的原有特性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对象的实际形象、实际用途进行总结,忽略小的细节、次要的部分,引导学生更改对象的原有特性,对主要的部分、主要功能进行夸张表现,作品效果会出人意料。 
  六、引导学生改变观看角度 
  学生观看某一物品往往会有一个定势、一个固定角度。教师引导学生改变观看角度会有意外成效。如:引导学生从侧面看、从上面看、从下面看对象,会取得很好的画面效果。 
  综上所述,创造力的培养是所有教育科目的目的之一,而这方面,,美术教育效果尤为重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绘画基本功训练外,还要努力培养和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灵感,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超常规学习,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想象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万象世界,从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向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郭海岩.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