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南朝门阀势力衰落和寒门地位上升的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2016-02-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南朝帝王的出身,均来自寒微庶族,他们凭借军事力量从门阀大族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南朝寒门兴起,是南朝皇权强化的基础和结果,作为寒门的对立面,南朝世家大族则成为南朝皇权排斥的对象。于是门阀士族伴随着自身的腐朽及外来的打击一步步退出了权力中心,门阀政治最终向皇权政治回归。 
  关键词:南朝;士族;寒门;门阀政治;皇权 
  南朝时期,盛极的门阀制度走向了衰落。与之相反,庶族地主依靠经济力量逐步崛起,跃上了政治舞台,这是对东晋以来门阀统治和门阀政治的反抗。世家大族干预朝政的局面,在南朝已成为历史,,占有统治权的庶族地主,基于世家大族力量的削弱和自身夺取权力手段的完善,其统治基础不断得到强化。 
  一、门阀势力的形成及寒门的地位 
  1.门阀势力的形成、发展 
  门阀士族又称世族,称“世族”是强调他们世袭为官,称“士族”则指他们掌握了相当的文化知识。门阀士族乃是以家族为基础,在社会和政治上形成的一种特殊阶层,它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西晋王朝在官僚士大夫集团的支持下得以建立,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而这个社会“团体”也得到种种政治优待。以九品中正制和荫族荫客制的实行为标志,官僚士大夫集团已成为一个既当权又享有政治特权的阶层,即士族。 
  2.寒门及其地位 
  寒门中包括寒士与寒人,需要指出的是,寒士是士族,他们具有士族的社会身份和士族的一些基本特征,只不过他们都是次门出身,地位低于高门士族。寒人或寒族则不同,他们是一般平民,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说的后门、勋门、役门都是指寒人而言,此外,还有吏门、三五门等。这些人或由军功,或起自吏胥,或由地方土豪商人,或从贵官门生起家,又可总称为庶族。南朝时经常提到士庶之分,庶即指这些寒人和庶姓而言。 
  二、两种势力彼此消长的演变 
  1.军事方面 
  寒门出身者在军事上的活跃,早在东晋时期便已有所体现。当时高门士族鄙薄实际指挥打仗的中下级军职,不任武事已成习俗,即使担任军职,也不问军中庶务。而寒门庶族之人,由于仕途被门阀士族所把持,障碍重重,所以,他们往往走军功发迹的道路。但是在东晋时期,他们还是受制于士族,甘愿为其驱使。 
  2.政治方面 
  为了巩固皇室统治,限制世家大族权力的过分发展,刘宋时期,“多以幼少皇子为方镇,时主皆以亲近左右领典签”。典签也称典帅,由于外镇诸王多年幼,典签的主要职责是替其批阅公事,甚至照管诸王的饮食起居。刘宋、萧齐诸王大量出任方镇,势力逐渐强大,往往威胁到中央政权。于是君王便加强了典签的权力,典签就成为皇帝监视、控制诸王方镇的耳目和工具。 
  三、原因探析 
  士族、寒门势力之所以发生了上述变化,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寒门自我完结的军事力量的形成及士族的文弱化 
  如前所述,到刘宋时期,寒门武人已经摆脱了士族的统御,拥有与之对抗或是形成压力的力量。这是因为在刘宋早期,军事力量的形成是建立在排除士族这一基础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刘裕后来作为北府所属的武人,渐渐地崭露头角,而最终得以掌握军权,关键是因为对桓玄发动了政变。这次政变中刘裕的共谋者,许多都是他的亲戚。此外,这些人大致为军府参军或州属僚一级,而且几乎全都与北府有关。也就是说,以刘裕为中心的这次政变,是由北府中级将校发动的一场哗变,在这之中,并没有加入士族的意志。 
  2.士族庄园经济的衰落及经济基础的彻底丧失 
  士族的经济基础是庄园经济,最为典型的例子见于谢氏,仅仅只是谢安一家,便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此外还有散于会稽、吴兴、琅琊等地的庄园以及依附在庄园的数百僮仆,这些加起来,规模巨大。 
  新的金钱获取的方法,首先就是用庄园的生产物去换钱,不过此时,对于士族来说,比起亲自干那些自己所轻视的商贩行为,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委托商人进行贩卖。齐武帝就曾公开说过:“学士辈不堪经国,唯大读书耳。经国,一刘係宗足矣。沈约、王融数百人,于事何用。”在诸方镇,府州佐虽多数由士族充任,但他们往往不屑于竭智尽力,君主也只好选派寒人了。有的学者用“皇帝专制,寒人掌权,士族无事”。 
  综上所述,作为东晋权臣干预政治基础的世家大族到南朝已“盛极而衰”,门阀大族已经丧失了东晋时代左右政局的能力。取代门阀大族登上政治舞台的是南朝的庶族地主。南朝历代帝王,多以出身“寒微”之士为己亲信,作为政治臂膀,庶族地主是皇权强化的政治基础。可以说,南朝是“寒人”政治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杨敏,仰传光.士族制度的兴衰[J].枣庄师专学报,1999(02). 
  [2]范缜.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态的知识分子研究[M].学林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