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2016-02-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相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即简单地掌握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本身。而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则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即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更深层次地认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初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这一差异就要求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不同于初中的教学方法。经过笔者最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教学法更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即苏格拉底倡导的“产婆术”。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引入中学教学课堂。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问题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甚理想。笔者认为课堂中使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分层次问题教学法中,如果问题设计得太容易,流于平淡,学生不屑回答而无助于启发思维,如果太难又会使学生如堕云雾之中,因此应根据学生思维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问题层次化”。 
  二、必须要有新颖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设疑来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并促使学生在生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发展思维,往往是十分有效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材料,设置新情景,或给旧材料以新的角度,使学生在新情景下展开积极思维,这样既可避免因重复课文材料而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增加历史的趣味性,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利用乡土历史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设疑符合这一要求。由于乡土历史具有地区性的特点,往往能给学生以亲切感,因此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三、问题要能自然生成,切忌由教师干巴巴地提出 
  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法能否实施的前提条件。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是利用相关的文字、表格、图片、录像、地图等资料做好铺垫,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切忌干巴巴地由教师强行提出问题。采用前者,往往这些资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已经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从而使其提出的问题容易受到学生的关注,有利于加快学生的思考和解题速度,使问题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问题教学法也是如此。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活力,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10).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