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初中语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研究分析

2016-03-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而阅读能力的掌握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解读文本能力与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阅读能力 
  由于语文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以及创造性阅读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因此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设置文本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亟待提升。因此,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目标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首先,老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快乐、开心地融入课堂,并产生一定的学习欲望;其次,老师在讲解文本时应该适当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抵抗力比较弱,悬念的设置能够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注重文本的分析过程,感悟思考与探讨的乐趣 
  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需要一定的阅读实践,使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阅读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读书,并在读书中感悟一定的哲理;其次,将自己置身于课文中,利用角色扮演法,感悟课文中人物的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最后可以自行查阅资料,对于一些具有实践性的课题,学生自行实践操作。 
  三、提升老师对阅读文本的挖掘 
  不同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作为语文老师,要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个主体不同,对同一文本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理解。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将作品的主题固化为牢笼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再如,对《故乡》这一课的人物分析上,人们就会对作品的主人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文中的“我”,而有的学生认为“闰土”是本文的主人公。这时老师就应该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适时进行点拨,告诉学生小说“主人公”的评定方式,但是也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适当赞赏;另外,老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对于新的主题与思想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正确指导学生对文本中心的解读。 
  综上所述,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在提升自己对文本解读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并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学好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王蕊.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