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

2016-03-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因此,研究性学习一度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话题。高效的教育学习活动不能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孤立开来,自主、实践、合作、探究才是适应新时期教学发展趋势的理念,研究性学习正强调了这一点,主要探究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构研究性学习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评价模式 
  研究性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受重视,从教材中就可以看出,例如人教版中的习题模块,主要以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空间,突破以往过于理论化的习题模式。经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探究,研究性学习确实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以下就简单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现代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之外继续研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完成书本要求的基本解题功能,更要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各方面找寻帮助去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能否养成科学的问题意识,是提升研究性学习效率的关键。 
  二、创设问题情境,采取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习惯,就要坚持以问题为核心。首先,教师要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要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最后,由于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领悟能力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积极做出评价,同时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研究性学习最大的阻碍就是,所设置的问题过于狭隘、信息来源途径单一,导致学生思维只局限于一个小空间内。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一般都会要求基于课本,又超出课本,如果仅仅是学生自己个人探索,就很难达到拓展思维、开阔视野的目的,因此,在必要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发问、相互启发,以一个完全开放的态度对待研究性学习,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让学生脱离独自学习时将思维局限一隅的状况,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培养自身主动探索知识、重视实践研究的精神,这样才能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初中教育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王思铂.关于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探索和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2).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