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他们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只有自己真正理解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中学生;主体性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由于在初中地理所占的分值不大,以至于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之后并不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感到十分吃力。而且学习地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在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一定要进行理解,能做到举一反三。此外,许多学生在学习上过分依赖老师,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自己却不主动探索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意识,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方法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就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而这关键就在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老师应该积极营造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让他们明白地理知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不仅仅是一种课业需求,也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有了这种认识,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能自发地进行学习研究。
2.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所以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老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的不同给予极大的包容,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个性不同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交流,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安排作业,促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3.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使得许多学生的学习内容局限于课堂之上。这样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主体性就得不到体现。因此,老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课后积极探索,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核心。
地理是高中课程中一门基础的学科,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方式。学好地理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能掌握学习地理的真正方法。老师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同时要积极寻求新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性教学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必然会看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