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选择的重要性,并对小学生思维特征做出总结。其次重点介绍教学任务开展期间,培养小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提出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喜爱程度。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思维创新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音乐是多数小学生喜欢的学科,但对于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却存在差异,开展教学任务期间,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天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差,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会出现一部分学生掉队的情况,并且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独立完成音乐的鉴赏任务。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在制订教学方法时才更具有可行性。演唱技巧与鉴赏能力都需要培养,同时完成多种教学任务,需要对教学方法多样性进行设计,针对常见的问题来探讨解决方案,但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小学生天真活泼,对音乐喜爱的程度不一,因此,因材施教十分重要,音乐资质一般的同学,如果教师过于强调技巧训练,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逐渐对音乐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任务开展。可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在音乐技巧上做出进步。创新思维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日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例如,音乐教师在向小学生传授最基本的五线谱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敲击管琴,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从而培养小学生音乐的敏感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突出音乐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只有学生喜欢音乐,并且乐于付出努力去学习音乐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成绩上得到提升。小学生很难理解过于复杂的音乐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设定时,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例如《童年》等曲目,欢快的曲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参与到学习中。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但只有掌握扎实的乐理知识,音乐表达才更流畅。音乐能够表达出丰富的个人情感,小学生很难领悟到这一深度,通过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知识比较丰富,教师要考虑班级的整体性,发现掉队的学生及时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管是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还是中学、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魅力的突出永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然而,小学生是处于特殊的年龄生长阶段的群体,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乐理的把握能力以及课堂注意力的集中都远远不如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的教学方式必然要因势利导。同样以《童年》这首歌为例,可以让学生先聆听CD、仔细研究其中的歌词。其次,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梦想与歌曲所属作对比,相信小学生对各种所描述的“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生活能够产生共鸣。最后,音乐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该歌曲的曲调将自己生活的轨迹,以及自身梦想编写进歌曲,让小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生活歌曲,从而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三、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更高效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搜索音乐素材,能够减轻教学任务量,更促进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音乐素材,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与班级成员分享,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要考虑好间隔时间,过于频繁的使用可能会造成学生依赖心理,教师的理论性教学任务很难开展。利用多媒体的播放设备与同学分享一些歌曲,更轻松高效地开展教学任务。音乐能够表达情感,自然也能够从音乐中听到不同的感情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可以发现音乐的内在美。为了让小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诠释,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不同的画面,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惊悚的音乐”“欢快的音乐”“悲伤的旋律”等。再者,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流行音乐,不同的个人也会有着不同的音乐爱好。为此,小学音乐教师为培养小学生不同的音乐爱好还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小学生欣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音乐爱好。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通常采用机械式的教育方式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只管教学生吟唱课本上的歌曲,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这些歌曲的性质,从而导致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匮乏,更不用说是音乐的创新思维。因此,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突出音乐魅力、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相信能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庄绵绵.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