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组织的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训练、比赛等过程中发生的致使学生受伤或死亡的伤害事故。这些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带来终身的不幸和痛苦,而且均会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造成管理上的困惑和不安。故安全意识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为“全国中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提出的新课程的四条基本概念中把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第一条;新课标的五个学习领域中又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对中学生安全问题愈发重视。但近年来,全国从上到下对中学生的保护我觉得有点矫枉过正了。稍有一点危险的项目在运动会中都被取消了,如:投掷项目只剩铅球了,3000米及以上长跑项目没了,甚至接力赛都有学校取消了,因为怕在交接棒的过程中戳伤身体。本文就是要对中学生体育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那么,作为体育老师,怎样才能尽量避免各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体育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
1.体育教师的因素
教师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起着教育、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能因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事故的发生。经本人长期参考文献与观察得出,因为教师的因素造成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足,,对运动风险和伤害预判能力不足。特别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未发生过严重的体育安全事故,并且对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了解不够,因此对教学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完全没有防备,一旦事故发生则不知所措。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现在体育教师大多采用练习为主的教学形式,有的老师中间擅自离开教学现场或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责任心较差。张华、王岩、刘栋梁等学者在分析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中指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足是主要原因。可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因素。(2)在组织教学上,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规律不重视,准备活动不到位,课后的放松活动大多忽略。在课堂中对练习人数和场地安排不合理,尤其是投掷类项目练习安排不严谨,将极大提升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3)教学能力上: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一些技术动作的讲解不够全面,示范不够精确;安排的体育项目不适合学生当前的状况,以及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等等;学习体操动作时教师在学生练习中的保护方法不当,这些都容易引发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生自身的因素
中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还不成熟,对于运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较差,加上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烈,活泼好动,在体育活动中难免造成扭伤、挫伤甚至骨折等意外伤害。首要原因是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男生,在运动过程中只追求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带来的快乐,完全忽略了运动的危险性,严重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此外,体育课中不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准备活动,擅自进行危险动作的练习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更有一些学生不遵守纪律,不听从教师指挥,擅自行动或与同学打闹。其次,学生的体质状况不佳也是导致其在运动中受伤的原因之一。有些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太差或者某些部位存有生理缺陷与疾病,而课堂教师不知情,使学生不能适应课堂安排的体育活动。第三,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或者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练习,尝试超出自己运动水平的练习;不遵守运动规则,严重违反体育道德也容易造成身体伤害。
另外,第三者造成的运动安全事故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这种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有的学生不听从教师的指挥,逆向跑步,与迎面而来的学生发生碰撞,则非常容易造成摔伤、骨折;在进行激烈的球类比赛时,有些学生横穿场地而被撞伤;在我校发生最多的是足球的大力射门,由于水平不到位,足球常常越过门框砸到跑道上的其他同学。虽然第三方的伤害是无意的,但其潜在的危险却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时时保持安全警惕,在人多的时候不要进行不能控制的器械运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环境物质的因素
良好的物质环境是保障学校体育安全开展的客观条件。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器材、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一些器材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有些设备过于陈旧,比如有的露天器材在长期风吹日晒的环境里极易生锈、腐化,而学校为了应付检查,总是刷上一层厚厚的油漆来掩盖它的真实面貌,但其潜在的危险却很大。学校体育场馆、设备的管理维护不及时,造成运动场所缩小,学生的练习空间更加拥挤;过多的学生和有限的运动空间必然使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受到影响,体育教师的疏忽和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都极有可能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内建筑、水、电、施工等因素对正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造成伤害;学校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或竞赛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未设医务组等等。
4.学校管理的因素
学校在体育管理方面诱发的安全事故主要体现在对师生的体育安全教育不足,对体育设施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事故的应急制度欠缺等。比如,学校对于学生每天进行体育活动使用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没有定期检查、保养的制度,造成无具体负责人管理的局面,导致器材设施存在一些未知的安全隐患。安全是健康的基本前提,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安全问题的疏忽,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此外,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师安全事故应急方面的专业培训或缺少专业的急救校医,导致在意外发生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缓解与保护,就不能将运动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5.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表现为: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高热量和高脂肪,导致很多学生肥胖或超重;有的长辈过分溺爱使得学生的活动能力极差,这些因素都给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学生的体育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家长对体育活动的安全认识不足,或者说思想上重视,但实际上不知如何正确指导孩子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有的家长就干脆不让孩子进行稍微有点危险的运动。另外,常常发生的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给众多家长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害怕孩子在学校出现运动伤害,甚至到医院开具虚假的疾病证明,来免上体育课或体育运动比赛,这样的行为严重制约了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