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以多元智能理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16-08-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在语文新课改中,借鉴此理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与终身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多元智能;激发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中“智力的多元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的理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同发展倾向”主张相吻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改的目标都是注重学生发展,使之成为多方面人才,而构建高效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途径。 
  一、多元智能理论之要意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他认为,每个人除具备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和自我意识五种智能。智能不分高低,只是智能倾向不同。 
  “多元智能理论”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学生多种潜藏智能,通过鼓励,增强学生自信,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不断发展学生的智能。传统的教育仅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评价学生,这样就会泯灭学生个性,湮没其才情,扼杀其智慧。 
  二、高效课堂之内涵 
  高效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在每节课上,用较短时间、较小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课堂45分钟高效利用,课上学生能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相互激发思维、知识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优化的高效学习境界。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多元智能告诉我们应该从多元的角度来审视一个学生。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学科不再由单纯的语言智能构成,而是其他各种智能综合的学科。教学目标不再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而是发展学生以语言智能为主的所有类型的智能,使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终身发展。 
  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去调动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使其在学习中发挥作用,更应根据不同的智能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多种适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激发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教授把传统的注重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教育称为“唯一机会的教育”。他说:“唯一机会的教育方法造成许多儿童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同时,这也使得不少教师总是习惯于用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模式、同一教学策略来要求具有不同智能类型个性的学生,使许多学生对教学活动失去参与的兴趣和自信,课堂当然也体现不出高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日常备课、授课的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堂参与环节,并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和优势,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参与点。如:讲授《再别康桥》,教师摒弃以往讲授课文时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模式,而抓住“传奇志摩与康桥”的“动手寻趣、视觉激趣、诵读品趣、理读积趣、想象创趣”等环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课前,学生根据自身的智能特长,以小组方式团结协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寻求与志摩及康桥有关的背景知识、图片,给课文配上合适的音乐和PPT,编排表演朗诵……课上,各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整合后的相关知识,进而创设情境,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于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诗文,而且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读、讨论、欣赏,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走进诗人内心,与诗歌产生共鸣,既欣赏到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又真切体会到作者对康桥的喜爱及离别时那种淡淡的哀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轻松地掌握了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鉴赏新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会从课文中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别康桥》新教学样式的尝试带给教师的启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开心地学习,而不是愁眉苦脸地背记念诵,语文课堂上学生就应该踊跃发言的,课堂就应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2.体验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协调各种智能参与,协同发展。为此,我紧紧抓住这一点,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机会,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世界中,达到“自身”与“文本”的整合与统一,实现“对话”与“互动”的教学功能。 
  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只需要一课时,教师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智能与肢体运作智能,激发他们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在他们课前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以他们的理解力、生活阅历去创作与此诗相关的音乐、歌曲和舞蹈,进而改编成课本剧。课上,学生可在中国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舞一段自编的《孔雀东南飞》;会唱的女生可演唱与会乐器的学生互相配合,为课文配背景音乐。课堂由学生创设出凄美、动人的悲剧情境。学生装扮成作品中的人物,重新演绎这个感人的千古绝唱。 
  此课课前请学生揣摩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进行人物塑造。学生再创造的热情一定高涨,有的学生会根据课文内容,重新创作剧本,并组织学生进行排演,课上演出。这样的教学你会发现,自认为自己不会背课文的学生在戏剧中,也可以成功地塑造主人公形象,,台词虽长,且文绉绉,可是学生会表达顺畅,且富于情感。表演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学生背古文又快又准!这种上课形式参与的学生多,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他们会从中找到乐趣,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明显。《孔雀东南飞》让学生印象深刻。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