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小学数学中因材施教的误区及处理对策分析

2016-10-3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新课程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在全体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方位发展的前提下,鼓励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差异性教学,实现学生整体发展。通过分析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误区,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而在学习上有较大差距。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充分指导着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的实践,在教育行为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误区 
  1.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科学认识 
  大多数教师对因材施教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因材施教是以个性差异为前提,从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有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但是无法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比如,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抛弃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只注重学生的共性特征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完全消化和掌握。更甚至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喜好去评价和衡量学生,对自己不认同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持否定态度。这种教育观念没有对因材施教具备科学的认知水平。 
  2.学校在小学数学教学管理中没有正确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目前我国部分小学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正确实施因材施教。部分学校仍然以考试教育为主,学校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师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成绩和分数评价机制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评价,这种标准评价方式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学数学课外教育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现今我国基础教育中对课外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作用。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外教育活动都是采取数学辅导班和数学特长培训班,学生在课外也无法摆脱繁重的学习任务,数学课外教育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无法满足因材施教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二、改进小学数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1.加强对因材施教的认识,制订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者,要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差异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授《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内容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特征,结合教材大纲和教学重难点内容设置相应的层次性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认识和了解行与列的含义特征,帮助学生掌握确定第几行和第几列的规则,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具体含义,从而利用数对对应教学情境中的具体位置。(2)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具体的座位图如何抽象成行与列的平面图,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3)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实现探究式教学 
  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能力,致使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析问题活动。 
  如,教师教授《分数知识》的运用时,设置相关探究性问题:“有块长10米的布,正好可以做15条同样大小的裤子,每条裤子需要几分之几米长的布?”教师引导小学生开展探究问题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知识的运用,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解题能力。 
  3.加强知识巩固训练,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巩固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巩固训练活动时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实施对全体学生能力的锻炼。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的《四则混合运算》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全班学生分为两个植树队,第一队种了4行树,每行20棵;第二队也种了一定数量的数,一共有225棵树,第二队种了多少棵树?”“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经过15分钟相遇,全长距离为955米,甲走了426米,乙走了多少米?”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解题经验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巩固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促进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6):111-112. 
  [2]蒋卫梅.小学数学教育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8):51. 
  [3]周加海.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48):74.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